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10月21日,省人大社会委党支部与省检察院第八检察部党支部以省人大常委会开展“江源·益心为公”野生动物保护公益诉讼检察现场调研为契机,在青海野生动物救助繁育中心联合开展“小板凳课堂”党建活动。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尼玛卓玛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
两个党支部全体党员深入救助中心的动物康复区、繁育区,与长期驻守的志愿者和社会组织代表亲切交流,详细了解他们在救助流程、资金保障、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困难,听取关于完善志愿者注册管理、优化社会组织参与公益诉讼衔接机制的意见建议。重点查看救助中心科研实验室、标本馆,就野生动物基因序列保护、科研成果转化中的专利申请、防止非法利用野生动物衍生品商标侵权等问题,与科研人员、检察办案人员进行现场研讨。在活动现场,社会委党支部党员结合社会建设领域立法监督职责,介绍了近年来我省在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服务规范、相关知识产权保护立法等方面的工作进展;省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党员分享了公益诉讼检察在打击非法捕猎、贩卖野生动物及关联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中的实践经验。
尼玛卓玛在参加活动中指出,“小板凳课堂”形式接地气、效果实,既是党建共建的创新实践,也是业务协同的有效载体。野生动物保护不仅需要强化司法打击,更需联动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同步加强对野生动物基因资源、科研成果等知识产权的保护,形成“司法+社会+科技”的协同保护格局。强调,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建立省人大社会委与省检察院相关部室的常态化沟通机制,共同开展对我省社会组织、志愿者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法律地位、权利义务和具有青海特色野生动物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研究,适时联合开展社会组织参与度、知识产权保护落实情况等方面的监督工作,推动增强对野生动物基因侵权、假冒科研成果等案件的办理力度,以法治手段护航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
大家一致认为,此次“小板凳课堂”党建活动,不仅深化了省人大社会委与省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党支部的党建业务融合,更聚焦野生动物保护中的痛点难点问题,为推动我省野生动物保护与知识产权保护协同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路径。
下一步,双方将持续以党建为引领,常态化开展联合调研、交流研讨等活动,以实际行动守护高原独特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