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成良,大通百川耐火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西宁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第十五届、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2011年2月被县人大常委会评为“优秀人大代表”。他深刻认识到做一个称职的人大代表,既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素质,也要不断提高履职意识和履职能力。一方面,积极参加市、县人大常委会举办的代表履职培训班。通过培训,增强人大意识,自觉地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努力;增强法制意识,凡事以法律为准绳,自觉地守法、执法、护法;增强民本意识,自觉的联系人民群众。并深刻地认识到当一名称职的人大代表,不仅要不断增加知识,提高认识,培养胆识,在面对困难时,更需无所畏惧,实事求是,以民为本,敢于诤言。一方面,坚持学中干,干中学,边学边干边提高。代表工作不是一种理论,而是一种实践。只有反复地学习实践,才能不断提高代表各方面的能力,使代表在其位、谋其政、出其力的职责充分得到体现。人代会期间,他虚心地向一批老代表学习,学习他们踊跃发言,把握大局,善于思考,抓住要害,直言相见,无私无畏的胆识、品格;闭会期间,积极参加市、县人大组织的各种视察、调研活动,对搞不清楚的问题,及时向领导和有关部门的专家、行家学习、询问,凡事不“想当然”,也不“道听途说”,更不会把自己的意志当作人民的意愿,一切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真理,维护法制。
他说,人大代表履行好职责,主要体现在两个“期间”:一是会议期间,二是闭会期间。因此,他把这两个“期间”有效地结合起来,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在每次市、县人民代表大会前,他开展调研,提前准备,做到有备而来,有的放矢。出席会议与公司业务出现矛盾时,他能正确对待,正确取舍,先会议,后公司。而且在会议期间做到准时参会,全程参会,不请假。会议上,他与全体代表共同审议各项工作报告和议案,积极提出议案和建议。几年来,在各级人代会上提出的建议达16件,诸如“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贷款验证,破解流动资金困难的建议”、“加强劳务技能培训的建议”等一批建议得到了各级人民政府的采纳,得到有效办理。闭会期间,他始终以高度的政治热情履行职责,及时向企业职工、农村群众宣传各级人代会议精神,积极参与人大常委会组织的执法检查、调研、视察和其他各项活动,主动发挥代表作用。为加强人大常委会委员与人大代表、选民和群众的联系,按照县人大常委会“人大常委会领导联系委员、委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选民”的“三联系”制度要求,他深入选区和群众,开展联系代表和选民活动,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建议,并对困难群众进行慰问,深得群众的好评和赞扬。由于他参与人大工作的积极性高,工作热心,被多家县直部门聘为人大代表监督员,也被县人大常委会评为优秀人大代表。
“人大代表人民选,人大代表为人民”。作为一位民营企业的负责人,更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他认为,在千方百计把企业搞好的同时,要更多的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他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十分关心贫困员工。员工有病有难了,只要在他面前一张口,他总会想方设法尽最大努力的去帮助员工,让员工渡过难关。一些员工病重、亡故,他会亲自或派人去慰问,并会送上一份慰问,送上一份发自内心的话语给员工及家属打气。往往这时员工们都会感到由他领导的这个集体的温暖,感受到人间的温暖,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大通县残疾人口众多,残疾人就业难度大,为招收录用残疾职工,他从2009年4月起将企业申办成社会福利企业,并于当年8月底取得由西宁市民政局颁发的福利企业资格证书。因此,企业也先后招录了残疾人83人,并根据残疾人的生理状况分别安置在适合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岗位上。残疾职工月均工资现达到1100元,为残疾人家庭增加一些收入,同时还为他们缴纳了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四种社会基本保险,不仅解决了残疾职工的生活问题,还解决了残疾人养老、医疗的后顾之忧。考虑到残疾职工家庭比较困难,而且近有一半残疾职工需要住宿,给残疾职工每人每月发伙食补助80元,比正常职工多发50元的伙食补助。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他积极响应党的富民惠民政策。按照村企共建、构建城乡一体化党建新格局的思路,2009年7月组建了胡基沟村和公司党总支部。作为总支书记,他带领总支委成员深入群众和职工开展走访和调研活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倾听职工和群众呼声,建立党群结对帮扶制度,以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为原则,引导企业有文化、能力强、素质好的党员或管理人员与胡基沟村五保户、困难户、特困户、残疾人、贫困学生、留守儿童结成了19对帮扶对子。企业党员深入困难群众家庭,详细了解情况,与帮扶对象共同商议制定帮扶方案,建立帮扶档案,定期走访帮扶对象,及时掌握学习、思想和生活情况,从信息、技能、资金等方面,帮助其尽快脱贫致富。通过他的努力和争取,县、镇、企业、村共投资16万元实施胡基沟村土方坝工程,解决了胡基沟四、五村淤水,一、二、三村缺水的问题;企业出资1.5万元,主动与县文化体育部门联系解决了胡基沟村活动场地,并规范布置,组织成立民间曲艺社,选派总支委员入社,丰富和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企业先后出资2.5万元,为村文化活动室配备电视机、音响等器材,安装广场路灯,清理垃圾场,栽种2亩党员绿化林;积极争取县交通局支持,落实了总长4.3公里通村公路的硬化项目;积极争取危房改造;通过积极联系,县扶贫办、省供销联社定点帮扶村里8户困难群众;企业出资出材料,胡基沟村出义务工,平整,修建胡基沟村村委办公活动场所。
同时,在他的协调和争取下,从2010年初由省委政研室结对帮扶胡基沟村,形成了由胡基沟村为中心的“政—村—企”联动帮扶新体制。先后共派出胡基沟村村民参加养殖种植业的培训班;组织胡基沟村党员及致富带头人到外县实地参观学习养殖业。同时,在他的倡导下,胡基沟村于2010年底以公司加农户的形式成立了种植业合作社和养殖业合作社。养殖合作社从2011年开始养殖,设计规模为200户。种植业,从2011年起种植300亩土豆,2012年搭建温棚培育枸杞种苗。合作社已初具规模,为全村经济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为考虑到胡基沟村长足的经济发展,他坚持“以工带农,以农促工”。他积极吸纳村民到他企业上班,增强家庭收入。目前在企业上班的胡基沟村村民达28人,全年收入约60多万元,人均收入约2.3万元;且近两年企业进行生产线改造,企业将道路硬化、办公楼和宿舍楼重新装修等大部分工程交由胡基沟村建筑队施工,2010年至2011年胡基沟村从企业里的建筑收入约有130多万元。村上修建卫生厕所时,企业提供红砖17万块。教师节、重阳节期间,企业出资2200元,看望和慰问了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贫困户和教师,并出资1.5万元为村上的老年协会活动提供赞助。
“兰芳不厌谷幽,君子不为名修”。赵成良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始终恪守人大代表为人民的宗旨,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人大代表的神圣职责。□
(作者单位: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