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省委的统一要求,我负责刚察县对口帮扶的联系协调工作。同时,刚察县伊克乌乡索南才让家是我的结对帮扶对象。因此便利,从2009年下半年起,我先后多次到刚察县进行实地调研,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同时,对刚察县经济社会发展作了一些思考。
刚察县地处青海湖北岸,全县辖3乡2镇1场,31个行政村,总人口4.2万人,总面积8138.07平方公里。有藏、汉、蒙古、回、土、撒拉等12个民族,藏族占总人口的63.8%。全县绝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300—3800米,是海北州唯一的五类区县份。“十一五”以来,刚察县紧紧围绕“农牧稳县、生态立县、工业富县、旅游强县、科教兴县”的总体思路,牢牢把握“和谐与发展”的主题,发挥区域优势,抢抓发展机遇,创新发展机制,夯实发展基础,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十一五”全县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39亿元,年均增长12.9%;累计实现地区固定资产投资12.4亿元,年均增长35%;累计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970万元,年均增长27.86%;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亿元,年均增长15.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6.9%,为“十二五”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主要措施如下:
一、重点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积极研究和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及投资方向,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切实抓好项目储备和建设。“十一五”期间,全县共开工建设项目155项,累计完成县属固定资产投资9.92亿元,年均增长32.4%。农牧、水利、交通、电力、生态等一大批与全县人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项目顺利实施,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城乡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有力拉动了全县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切实加快农牧业改革步伐。坚持把农牧业集约化经营作为农牧区改革的突破口,在2008年先行试点的基础上,从2010年起,在全县31个行政村全面实施,成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将全县生态畜牧业循环经济区按照工业化理念进行谋划,实施了六大产业基地和与之配套的六大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形成“基地区域化、经营集约化、养殖规模化、品种良种化、防疫制度化、管理规范化、加工现代化、产品外向化、服务一体化”的现代生态畜牧业生产格局。
三、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实力。依托资源优势,按照“整体开发、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保护生态”的思路,以保护生态为前提,坚持“点状开发、集中发展”的原则,使工业成为全县经济新的增长点。重新审视工业发展机遇和发展环境,在引导和支持现有企业积极进行技术改造,不断扩大规模的同时,对热水老工业区进行恢复整治、改造提升,全力打造省级煤炭工业园区,充分发挥老工业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投资规模,拉动经济增长。
四、积极推动旅游经济发展。以“旅游活县”为目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先后对鸟岛、五世达赖圣泉、仙女湾、沙柳河景区进行了统一规划。以打造“高原海滨藏城”为目标,编制了《青海省措温波藏城近期建设规划》,并报省政府批准实施。加大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推动仙女湾景区建设步伐,现已投入运营,沙柳河景区建设也已拉开帷幕。通过举办“青海湖观鱼放生节”等节庆活动,加大旅游宣传力度,不断提升对外知名度。全力打造环湖观光旅游服务经济带,农家院、牧家乐等经济悄然兴起。完成了“普氏原羚、油菜花、草原格桑花”等观赏区观景台设计和前期准备工作。
五、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加大青海湖流域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建设,切实解决好转产转业农牧民的长远生计。积极争取将刚察县生态保护建设列入祁连山水源涵养地规划范围,最大限度地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加大生态保护建设力度。“十一五”以来,全县累计投入资金2760万元,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补栽、荒山种草、“三北”防护林等工程;投资6321.5万元,实施了退化草地治理、禁牧围栏建设、草原鼠害防治等工程;投资1207万元实施了刚察县环湖生态河道治理工程,生态保护建设持续推进,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十一五”刚察县经济社会发展在取得以上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经济发展基础薄弱,综合实力不强;产业结构需要不断优化,特色产业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明显;城镇化水平不高,城镇对全县经济发展的辐射力不强等。因此,刚察县“十二五”时期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抢抓机遇,切实加快发展步伐。和全省其它地区一样,“十二五”刚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重要机遇。一方面,第二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已全面启动,提出重大项目布局要充分考虑西部地区,同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青海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国家加大了对生态建设的投入,正在积极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同时,进一步加大了对民生领域的投入。这些重大政策的出台和实施,给刚察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刚察县一定要立足实际,把刚察经济社会放在全省“四区两带一线”发展的整体格局中深入研究,认真审视,特别是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的关系,立足优势与资源互补的关系、开放引进与利益共享的关系,高起点、高标准地规划“十二五”发展蓝图,着力在加快速度、提升质量上取得新进展,在调整结构、转变方式上取得新突破,在改革开放、自主创新上迈出新步伐,在夯实基础、改善民生、保护生态、促进和谐上取得新成效,促进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二、准确定位,不断理清发展思路。刚察县是个气候冷凉区、农牧结合区、资源富聚区、生态保护区、发展滞后区。刚察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要立足县情,发挥资源优势,走刚察特色的经济社会发展路子。要依托草场资源,全力打造生态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区,建设具有刚察特点的畜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基地;以煤炭资源为依托,培育发展新型工业,全力打造热水煤炭产业园区,推动煤炭产业为主的矿产品等粗加工和物流集散业发展;搞活壮大朝阳产业,全力打造高原生态旅游区,以“高原海滨”藏城为核心区域,逐步使刚察县城成为环青海湖北岸重要旅游节点和服务中心,青藏铁路交通旅游带上的重要游客聚散地和环青海湖藏区生态旅游目的地,将刚察县城打造为具有浓郁藏族风情的“高原海滨藏城”。
三、发挥优势,着力打造特色产业。要把畜牧业作为支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逐步建立和完善发展生态畜牧业循环经济和推进集约化经营的长效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通过建设草产业基地和羔羊育肥基地,引导牧民积极开展集约化经营,通过草场、牲畜的有机整合,加快畜牧业发展,把刚察县建设成为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大力发展以集约连片种植优质青稞、杂交油菜、饲草料种植等观光型农业为主的种植业经济。紧紧抓住国家支持藏区发展、东部产业调整和转移的机遇,依托煤炭资源优势,加快煤炭后续产业的培育、优化和升级,发展具有刚察特色的煤炭产业。积极做好沙柳河景区、年钦夏格日山景区和哈尔盖普氏原羚特护区建设,使刚察县城逐步成为功能完善、服务优良、特色浓郁的旅游城镇,推动全县旅游发展。
四、统筹兼顾,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按照打造“高原海滨藏城”的目标,围绕措温波藏城近期建设规划,加快旧城区改造步伐,不断完善城镇服务功能。要进一步加强沙柳河镇和热水等地区的交通通达能力建设水平,努力实现景区景点人流和工业集中发展区物流的通畅无阻。要突出区域特色,科学合理规划,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切实将沙柳河镇和哈尔盖镇打造成为生态旅游城镇和新兴工业小城镇,努力提高小城镇人口、产业、市场、信息聚集能力,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要在加快农牧民生产生活适当分离、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上下功夫,切实构建农牧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以及城乡统筹发展、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机制。要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住房工程同小城镇和新农村农牧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城镇自我发展能力和综合承载能力。要以提高农牧民群众素质为目的,建设农牧民科技培训基地,加强文化技能培训,放宽城镇落户条件,创建条件促进牧区人口有序地向二、三产业转移,稳步提高城镇人口比重,不断提升农牧民生活水平。
五、立足长远,不断加强生态建设。刚察县是青海湖、祁连山重要的水源涵养地,生态地位极为重要。要结合青海湖环湖生态治理和祁连山水源涵养等重大项目,把生态建设与发展生态畜牧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业结合起来,努力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要大力实施草地分隔围栏、休牧轮牧育草,严格控制载畜量,引导群众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坚持走生态畜牧业路子,不断推进畜牧业向质量、效益与生态安全并重的方向转变。要把生态建设与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生态建设后续产业,巩固生态建设成果。要建立资源节约型生产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加强热水地区和煤炭行业的工业污染治理,推行清洁生产,不断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县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刚察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日期:2011-03-14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