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学习胡锦涛总书记“6.25”重要讲话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桑 杰

日期:2007-11-02
字体:【 打印本页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学习胡锦涛总书记“6.25”重要讲话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从始至终贯穿了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这一主旋律。讲话的核心论述,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地位和意义作了进一步的概括、阐明和提升。讲话中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从这一高度出发,讲话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经验、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所面临的境遇、挑战和基本任务、对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意义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新的阐释和描述。

“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讲话中提出的一个带有总体性的命题和结论。这一命题和结论的提出,既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走过的现代化道路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的一种根本性的把握和应答,同时,还是对中国未来走向和发展目标的坚定重申和再次确认。

通过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我认为这是一篇充满辩证法的讲话。第一,讲话坚持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原则,认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不断探索和研究建设社会主义的历程中所取得的重大成果。伴随着历史的渐次深入,理论也得以不断拓展,它们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这就科学回答了举什么旗的问题。第二,讲话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则,在系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时代特征和群众要求,阐述了四个“坚定不移”和“四项建设”,并把它们统一到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来,这就科学回答了走什么路的问题。第三,讲话坚持真理性和价值性相统一的原则,一方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认为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则是其现实目标。另一方面又高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即以人为本、人民利益至高无上,强调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就从真理性和价值性相统一的高度科学回答了实现什么目标的问题。从现代性的视域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赋予中华民族的一种特殊的现代化模式,即一个在历史上长期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的经济落后的大国赶超发达国家、实现经济和社会全面跨越式发展的一种社会形式和发展阶段。它为中华民族走一条独特的现代化道路、实现下述“双赢”提供了可能和契机:既享有科学理性所带来的现代高科技成果,又保持和高扬人文理想和人文精神;既获得经济和财富的巨大增长,又尽可能地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既拥有经济效率,又具有社会公平;等等。这是一个重大的机遇,也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坚持、完善和发展这一模式,是中华民族的福祉所在,也是中华民族有可能为人类做出的一项特殊的重大贡献,所以,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所强调的,“我们要继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和探索,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