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好职工合法权益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 言 十
工会组织建设、维权制度建设、民主管理情况、工会经费缴纳和财产保护、工会参与劳动安全卫生等工作做的如何,全省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了有效保护,一直是省人大常委会关注的内容。今年8月份,省人大常委会组织执法检查组,对全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及我省实施办法(以下简称“一法一办法”)的情况进行了检查。同时,还委托部分地区的县人大常委会对本地区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检查组听取了省总工会和有关地区的汇报,到部分企业进行实地检查,召开基层工会干部、企业负责人和职工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在《青海日报》上发布公告,公布了联系电话。
一、实施情况与成效
(一)工会工作新格局基本形成。自2001年修正的工会法和2003年我省的实施办法颁布施行以来,全省各级政府、工会坚持把工会工作纳入工作全局之中,不断加强和改善领导,注重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有力地推进了工会建设和工会工作的不断发展。省政府制定下发关于贯彻工会法支持工会工作的文件,各级政府建立与工会的联席会议制度和协商机制,从政策上、财力上、相关工作上加大支持,为各级工会解决困难和问题。各级工会围绕大局认真依法履行职责,在工会组建、维护职工权益、协调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经过努力,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工会运作、各方配合、共同促进的工会工作新格局在各地基本形成并不断健全。(二)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各地以实施“一法一办法”为契机,按照“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的要求,从五个方面加大了工会组建力度:一是依靠党建带动,实行目标管理;二是突出组建重点,强化督导促进;三是依据行业特点,创新组建形式;四是完善组织网络,健全管理机制;五是加强工会自身建设,提高干部素质。全省各州(地、市)及部分县总工会主席实现由同级副职领导担任,基层工会干部配备得到不同程度的加强。(三)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力度加大。一是建立健全政府(行政)与工会联席会议、劳动关系三方(政府、工会、企业)协商会议制度,协商制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政策措施;二是努力推进企业民主管理和厂务公开,维护职工民主权利;三是积极推进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和劳动合同制度,这些合同以保障职工工资、保险、福利待遇为重点内容,由工会监督履行,较好维护了职工利益;四是调处劳动争议,促进劳动监察,西宁市总工会还代理职工申请劳动争议仲裁,为360多名职工追回工资及保险金400万元;五是切实注重维护农民工权益,省总工会与我省在外农民工相对集中的7个省签定维权协议,率先在全国建立了省际间双向维护农民工权益的机制。(四)职工劳动安全卫生工作得到促进。为依法保护广大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各地积极推行劳动安全生产合同制度,强化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加强职工安全卫生教育,引导职工开展安全生产,坚持全过程参与工伤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有效维护了职工利益。(五)工会经费收缴和资产管理得到改善。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全省工会经费收缴机制逐步建立,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了工会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由财政直接划拨的制度,一些地区也将工会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缓解了工会经费紧张状况。
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执法检查组在检查中还发现一法一办法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对学习贯彻“一法一办法”的重要意义、工会组织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依法办事的意识不强。二是加强工会组织建设的任务依然艰巨。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组建难,组建率低;一些国有、集体改制企业削弱、撤并工会组织和工作机构;一些基层工会组织基础薄弱。三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任务依然繁重。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工作推行困难,一些国有、集体及控股企业的民主管理、厂务公开工作不扎实;集体合同的签订率和履约率不高,一些企业劳动安全卫生条件较差,改善生产环境的积极性不高。四是工会经费收缴困难,无故欠缴拒缴现象较为严重。五是“一法一办法”的约束力和执法力度还有待增强。法律责任的有关条款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和操作性规定,对违反“一法一办法”的行为查处不力。
针对存在的问题,执法检查组建议一要继续加大对一法一办法的学习宣传力度,使社会各方面进一步提高对工会工作的认识,形成关心、支持工会工作的良好氛围。二要继续加大工会组织建设的力度,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进一步突破建会难点和空白点,坚持组建与巩固并重,在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上下功夫,着力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建会,力争取得较大的突破,同时进一步解决好农民工入会难的问题。三是继续加大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力度,大力推进公有制企业民主管理和厂务公开工作,积极探索和推行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最大限度地保障和维护职工民主权利。同时,进一步健全维权机制,提高维权实效。四是继续加大各级政府对工会建设和工作的支持、促进力度,为工会建设和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会议认真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