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察日记/省十届人大代表 马西蓉

日期:2007-11-02
字体:【 打印本页

视察日记

省十届人大代表  马西蓉


514(星期一) 阴(小雨)

今天下午,按照省人大常委会的通知,我作为省人大代表,参加省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代表视察活动。视察的主题是政务公开工作的开展情况。政务公开———在我多年的工作中,这个词汇不是太陌生,与它同时联想到的是以前工作中常接触的村务公开、社区事务公开和厂务公开。

第一次参加视察活动,我感到很荣幸、很自豪。是啊,在五年的代表生涯即将结束的时候,有这样一个机会是多么的不容易。所以当人大常委会的工作人员与我联系时,我几乎迫不及待地回答:好、我能参加,我一定参加。

下午的汇报会上,我看到视察组成员中,有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姚湘成、张玉林、李玉兰,还有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等,来自基层的有南园村的支书和我。真是难得的学习机会啊!

在听取省政府领导的汇报时,我一直在想一个话题———“尊重公众知情权”。随之,诸如:政府公务中的哪些内容可以公开?何时公开?政府部门的自由裁量权有多大?有些决策是不是凭领导的一句话就可以决定,事实上是否剥夺了公众的知情权?这些便成为我在这次视察中想了解的几个主要问题。我想与省人大的领导在一起视察,要学习他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更要锻炼自己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的意念。

按照日程,明天我们将去省国土资源厅等单位视察。

515(星期二)晴

经过一天一夜的细雨,今天阳光明媚,心情受天气的影响,不由得轻松明快。乘坐在人大的视察车上,听着姚主任轻柔的南方话音、李主任纯朴的土族乡音和聂专委的朗朗笑声,感觉到这些工作严谨、办事干练的领导,日常中是那么的平易近人。

政务公开是我们这次视察的工作重点。在日常与平民百姓打交道中,他们更多的是想知道“阳光政府”离公众有多远?

作为公共服务机构,我省的政府部门正在努力塑造“阳光政府”的形象;作为纳税人,今天的老百姓比以往更为热切地关心着“知情权”的实现。那么,“阳光政府”离我们到底还有多远呢?

在国土资源厅的大门厅中,随便取用的申请办理各类业务指南,将国土资源厅所有处室的工作性质和服务对象都详尽地罗列清楚,使每一个想办事的、想咨询的人都能从其中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下一个目的地该是哪里。那个大大的工程竞标牌,以滚动的方式,适时显示了拟建工程最新的竞标价,公开透明,一目了然。

随着电子政务的发展,“政务公开网”成了各政府部门信息公开的主要渠道。在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充分发挥了政府网站对政府部门的信息公开作用。特别是在省医保局,电子政务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利用,在提高政府部门办事效率上,创造了不菲的成绩。

白天的视察,时间有点紧张,我没看清楚。晚上,我坐到电脑前,以一个市民的心态,认真地看着政府网站。浏览的政府部门的网站越多越觉得有点不好的感觉:大多数的政府网站,公布的内容都是一般性的消息、文件、规章制度、办事程序等,对于财务收支情况、行政决策过程、突发性事件的即时报道、社会热点的官方反馈、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和意见建议的答复处理等群众更为关心的问题却难寻踪迹。同时,政务公开的主要目的是让百姓及时了解信息,与政府产生互动,为老百姓服务。可是通过对省各政府部门的网站浏览发现,能够在网站上开辟互动栏目,真正达到互动服务效果的网站并不太多。往往只有一些窗口网站设立了譬如“领导信箱”、“网上投诉”、“市民留言版”等互动栏目。

政务公开的内容应该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不仅要公开办事程序和办事制度,还要公开办事过程和办事结果;不仅要公开领导职责和分工情况,还要公开群众对领导工作的评议和领导自身的廉洁自律情况;不仅要做好对外公开,还要做好对内公开。

在政务公开中有这么一条原则:“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这个“例外”,会不会恰恰是市民们最关心的事呢?。

我们的政府真正成为“阳光下政府”的路还有点长……

516(星期三)多云

今天,我们要去视察的是西宁市的政务公开工作,虽然我自己就工作在西宁市,可因为是在最基层的原因,我很少同市府的部门打交道,可以说,受之领导,却与之很少谋面。

市政府的汇报准备的不是太好,许多单位“各自为阵”的汇报,听得我一头雾水。政务公开工作在一些单位很重视,一些单位又讲得很简单。这里还是有一个认识不一的问题吧。

真是孤陋寡闻,西宁市何时有了那样大的行政服务中心,(汇报说:新址是2006年9月搬入的)我还真不知道。

从四楼到一楼,市政府的服务中心,宽大、明亮,不知是不是为了迎接视察组的缘故。整个服务中心,硬件设施可以说无可挑剔。但是,不知别的人怎么看,我对它的作用和功能的充分利用,有点……

三天的视察过得很快,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样正规的代表视察活动。当了五年人大代表,虽然不是专职从事人大工作的,但是我来自基层,生活在老百姓之中,与老百姓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我认为人大代表在履职中,应该成为联系政府与人民群众的纽带。通过这次视察,我想说的是:政务公开,是时代交代给政治和行政改革的一项重要的课题。同时也是遏制腐败现象的有效措施。

有位美国学者曾说过:政府的治理,实际上就是一种信息控制的过程。在传统社会,政府倾向于信息封闭式管理,逐级信息量递减,只有最高层的人,才知道事情的真相。然而,在现代社会里,由于信息传播的渠道和方式多种多样,政府又无时不处在聚光灯下,成为怀有各种目的的消息探听者(包括媒体)注意的目标,所以,封闭控制已经完全不可行。如果还要坚持这种控制方式,不仅“纸包不住火”,而且在突发性事件发生时,会极端地放大小道消息的效应,引发恶性事件。严酷的现实告诉我们,有多大规模的欺和瞒,就有多大规模的腐败。遏制腐败,仅仅靠内部监督,显然是不行的,只有把行政过程置于众人的视线之内,那么,“阳光政府”离百姓就不远了。

                                                (作者单位:西宁市城东区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