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保护建设规划总投资75亿元,按保护区现有22.31万人口平均,人均为3.36万元,户均约17万元。如何在实施方案中完善总体规划,使之切实可行,是当前和今后的一件大事。应当尽可能多地征求一些专家的意见,以使资金所用适当,保护建设措施可行、可靠。
除中国工程咨询公司的《评估报告》和《规划》的第五章外,《规划》其他部分没有细看,因此,所提看法和建议不一定妥贴,仅供参考。以下就《规划》实施中的一些问题,谈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应吸取中国工程咨询公司的建议
中国工程咨询公司在对三江源保护建设《总体规划》的《评估报告》中,对《总体规划》及其实施提出了一些很重要的建议,概括起来主要有:
1、建设内容中的人工项目与基础设施项目,其规模与必要性同保护关系不大的应该调整或取消。其中,我以为主要是:①为人工增雨投入1.8亿的建设项目中的一部分,应当调整或取消。②科技支撑与监测中的科研与监测项目投资1.178亿元中的部分项目也应大幅压缩或取消。以上两个方面的不少项目,一是已有一些机构、人员和设施,作一些加强改善即可;二是对减少人类活动、保护植被和保护稀有动植物的关系不是很直接。
2、增补一些完善和加强现有动物疫病防治、人畜共患病防治、畜种改良等服务体系的建设项目。
3、管理机构设置不宜另搞一套,充实、完善、加强现有管理机构即可。
二、规划实施中需要慎酌的几个问题
1、鼠害防治问题。《规划》中提出的鼠害防治措施是:核心区、缓冲区建立招鹰架来控制鼠害,实验区采取生物药灭鼠和建立招鹰架结合的办法灭鼠。我的意见是:鼠害防治的区域类型和措施类型,不宜依照保护区三大区域划分,而应该以鼠害程度划分并采取相应措施,即:①鼠害严重区,既要连年连片重复进行生物药灭鼠,又要建立招鹰架;②一般鼠害区,只立招鹰架,不搞生物药灭鼠也可。当然,最好普遍灭一次。
2、关于黑土滩综合治理。《规划》P55提出对缓冲区、实验区的522万亩黑土滩主要采取改土、施肥、补播及封禁等措施,五年治理完。封禁相对好办些,围栏即可。但补播牧草方面存在三个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一是很大一部分“黑土滩”并非“滩”,而是“坡”。因此,规划中讲的翻耕、轻耙、镇压的机具作业难以进行。二是按规划要求每年需治理104.45万亩,任务量很大,即使其他条件具备,所需劳动力也难以解决。三是每年治理104万亩,每年所需多年生牧草种籽能否解决?多年生牧草必须混播,而且,混播中最好有一定比例的当地野生草籽。鉴于以上原因,五年内治理522万亩黑土滩明显有难度,需要适当延长治理时间。
3、水土保持工作。《规划》P61提出,2004—2010年,保护区内完成水土治理面积500km2。我分析,水土流失面积中有一部分是与黑土滩面积重复计算的。既是如此,分七年治理,每年治理任务约有70hm2。假设其中80%搞围栏封育(估计可能高了),按照规划要求,每年还有14km2上下需要搞灌草植被建设。因此,也存在适宜的灌草苗木和种籽以及劳动力能否及时提供解决的问题。
黑土滩治理和水土流失地区的植被恢复,除上述问题外,还与当地降水量、土壤、气温有直接关系。因此,治理设想不宜完美化,治理措施不宜过多人工化,尽可能从实际情况出发。
4、生态移民。《规划》P69提出保护区生态移民10140户、55773人。这里有如下几个问题需要再研究:
①根据规划数字,核心区只有43566人,拟移出的55773人中显然有非核心区移民。非核心区是否需要移民?
②县城在内的移民城镇共22个,平均每个镇需安排移民2563人、约500户(还有少量动态增长),除两个州府所在地外,其余20个镇人口增加近一倍,能否容纳?一个小镇,猛增近一倍人口,除规划中列出的设施建设外,还应考虑解决以下问题:第一,学校教师、医务人员也要适当增加,随之要增加正常经费。22个镇合计,人员、经费增加数量不会小。第二,规划中提出的通过利用太阳能解决能源的办法,在目前,只能起到辅助作用,不能解决全部问题。所以,移民的取暖、做饭燃料及其费用的解决是个大问题。这些地区几乎一年四季都要取暖,但是,靠牛羊粪解决也不可行。因为每个城镇约增500户移民,每户即使将少量牛羊赶到附近放牧,不过数年,城镇周围将会成为新的黑土滩,而且城镇周围原住牧民也不会同意移民的牛羊在自己的草场上放牧。牛羊粪燃料断绝的情况下,只能购买燃料,五万多人1万多户购买燃料的费用将是一个大数,应当及早考虑解决办法。
③数万牧民进入城镇,长远生计是最大的问题。但是,从《规划》P102的培训内容看,培训对象主要是保护区的非移民部分,因为培训内容主要是畜牧业科技,而移民投资项目中没有舍饲牛羊棚舍建设项目。我想,在移民项目中,除了规划中已有的生活及社会服务设施项目外,还应考虑两个问题:一是要有现在可以想到并可行的土产型设施项目,如为少数可以搞舍饲育肥牛羊的移民户修建舍饲棚舍;能否发展织毯业,如可行应当考虑织毯车间及机梁等设施建设;有条件种菜的移民点给部分移民户建设蔬菜温棚;经商门店;揉制加工牛羊皮服装、(藏服)箱包、工艺品的厂房(果洛东倾沟、下达武牧民揉制、染色、剪缝牛皮的技术相当好,如果加以指导创新,可以缝制各式小包、工艺品)等等。二是要有移民培训专门项目,要对劳动年龄的移民进行各种专门技能、知识培训和城镇生活的适应性培训,等等。牧民进城生产生活,是天大的变化。因此,在数年之内,必须将培训技能、知识作为重要项目来抓,作为大事来抓。
④在所有三江源保护项目中,移民项目不确定因素最多,不可预见的问题可能不少。因此,从压缩调整其他项目省下的资金中必须留足一定数额的移民不可预见费。
三、除移民外的人口、牲畜数量同小康目标之间的矛盾
规划提出保护区今后只能承载13.37万人口。现有22.31万人中减去拟移出的5.5773万人和拟留13.37万人,尚有3.36万人不知如何安排?而且,规划提出保护区今后保留353万头牲畜,按13.37万人平均,人均只有26.4头牲畜,户均约145头左右。保护区畜种的个体产能短期内不可能有较大提高,别的创收门路不多。在这种情况下,保护区保留的人口、牲畜数量与规划所提小康目标之间,明显有矛盾。
四、实施规划的组织领导和管理工作
建议:
1、省及相关州县三级建立领导小组。
2、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专职主任或副主任中须有一名非常熟悉牧区的同志。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应由一名很熟悉牧区的副秘书长兼任,以便协调。省州办公室的职责是:参与制定分项实施方案;检查、指导、监督实施工作;管理财务。
3、省上组建一个精干的专家咨询组。咨询组的职责是:审核分项实施方案,并向领导小组提出审核建议。
4、从审计、财政部门抽专人组建独立财务监督审计组,由审计厅一名副厅长负责,监督资金使用情况,保证资金运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