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中央财政与我省财政结算结果,2012年全省财政决算已汇编完成。受省人民政府委托,我向本次常委会提出2012年全省财政总决算和省本级财政决算草案,请予审议。
一、关于2012年全省及省本级财政决算情况
根据结算结果,2012年全省总财力1307.5亿元,较上年增加189.6亿元,增长1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86.4亿元,为预算的106.8%,增收34.6亿元,增长22.8%;中央补助收入839.6亿元,增长3.3%;地方政府债券收入60亿元,上年结余87.9亿元,调入资金131.1亿元,接受援助收入2.5亿元。
全省总支出1255.2亿元,其中:公共财政支出1188亿元,为预算的95.9%,增支220.6亿元,增长22.8%;上解支出0.4亿元,预算稳定调节基金66.8亿元。收支相抵后年终结余52.3亿元,减结转下年支出53.8亿元,净结余为赤字1.5亿元。
省本级总收入526.4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1.6亿元,为预算的116.9%,增收13.8亿元,增长28.9%;中央补助收入225.6亿元(剔除对下补助614.1亿元),地方政府债券收入60亿元,上年结余收入67.2亿元,调入资金111.9亿元,接受援助收入0.1亿元。
省本级总支出488.4亿元,其中:公共财政支出428.2亿元,为预算的92.8%,增支120.7亿元,增长39.2%;上解支出0.2亿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60亿元。收支相抵后年终结余38亿元,减结转下年支出40.1亿元,净结余为赤字2.1亿元。
全省基金收入113.3亿元,基金支出75.8亿元,年终结余37.5亿元。省本级基金收45.4亿元,基金支出19.1亿元,年终结余26.3亿元。
从全省预算执行及中央财政与省两级结算情况看,2012年全省财政收支运行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收支规模不断扩大。各级政府及其财政部门克服宏观经济形势趋紧,工业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等各种不利影响,采取有效措施狠抓收入组织工作,特别是竭力抓好中央补助争取工作,在藏区发展、玉树灾后重建、地方政府债券、车购税、高海拔地区住房补助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全省财力总量超过1300亿元。同时,高度重视支出管理工作,努力创新支出方式,加快支出进度,财政支出突破千亿元大关,财力总量和支出再上新台阶。
(二)支持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立足全省发展大局,全面落实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多渠道筹措资金,创新投入方式,全年用于支持经济发展的财政资金368亿元,增长28.7%,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支持提前启动机场、公路、校安工程、保障房、东部城市群等基础设施,保持一定的投资强度,有效发挥财政投资的拉动作用。加大循环经济、企业技术进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投入,全面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推动工业提速增效、转型升级。落实财政支持金融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推动财政职能与金融工具的有机结合,扩大信贷投放,破解资金短缺制约,促进多元化投资格局形成。加强玉树灾后重建资金保障和资金清算、资产移交,以及资金监督管理等工作,确保了重建资金安全规范使用。
(三)民生保障水平显著提升。积极保障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点民生支出,努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全省财政用于民生的投入达到896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5.4%。重点落实提高城乡基本养老金待遇,扩大城乡就业、高龄补贴等政策措施,支持实施中小学教育布局调整、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和学前教育等工程,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等全省性重大改革,大力支持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全面落实财政支持社会管理创新的政策措施,深入推进民生工程货币化改革,统筹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福利待遇,全省民生水平显著提升,部分民生指标走在了西部乃至全国前列。
(四)财政改革全面推进。支持推进全省性重大改革的同时,继续深化财政管理改革,全面完成财政改革重点任务。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收缴管理、预算绩效管理、政府采购管理和农牧区综合改革等改革扎实有效推进,改革任务基本完成。乡镇财政监管职能有效发挥,预算信息公开工作稳步推进,“三公”经费支出向社会首次公开,财政管理水平得到新提升。
2012年,针对省审计厅对2011年省本级审计报告中提出的有关问题和建议,省财政高度重视,着重围绕强化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狠抓基础工作、推进绩效管理、加强财政监督等方面,狠抓整改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关于2012年财政决算草案中有关情况的说明
(一)收支变化情况。2012年,全省一般预算收支实际完成数与省人大十二届一次会议上报告的完成数相比有一些变化:一是全省总财力比报告数增加47.5亿元,主要是中央财政与省财政两级结算后,增加“两税”返还收入0.6亿元,增加转移支付等补助9亿元,各地政府融资平台等调入资金增加35.4亿元,接受援助收入2.5亿元。二是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比报告数增加26.7亿元(其中州县6.7亿元)。
(二)省本级预备费和新增财力的安排使用情况。2012年省本级预算安排预备费2亿元,主要用于支持玉树州灾区公益性公建项目运营、黄南州旅游发展及重点企业电价补贴等1.5亿元,支持城乡医疗保险提标和西宁市公交车辆更新补助0.5亿元。对执行中新增财力63.7亿元,一是安排用于了支持企业技术进步、藏区基础设施建设省级配套、增加省对下转移支付、地方政府债券还贷、建立补充公积金制度,以及按照体制规定,返还州(地市)税收分成等方面43.7亿元。二是按照财政部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0亿元。
(三)结余结转资金的有关情况。创新支出方式,特别是通过采取预拨、垫付资金和提前预告下达预算等措施,加快资金拨付和支出进度,结余结转资金得到较好控制,与上年相比减少35.8亿元。但受施工季节及两级结算后总财力增加的影响,未能及时支出而形成结转的资金尚有53.8亿元,主要是:一方面,我省一部分项目支出对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安排的依赖性很强,中央财政在去年第四季度安排下达的部分专项因为受施工季节影响,难以形成支出,只能结转下年;另一方面,中央财政两级结算后又增加了一部分专项补助,从而形成年终结转。对于中央专项结转资金,在今年上半年我们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及时衔接落实项目,下达资金预算,绝大部分项目已顺利实施并形成了有效支出。
(四)地方政府债券使用情况。2012年中央批准我省发行地方政府债券60亿元。按照国务院和财政部的有关规定及要求,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全部用于了中央投资需省上配套的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建设项目,以及省委、省政府已确定实施的重大公益性项目的支出,其中: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25.6亿元,支持玉树灾后恢复重建10亿元,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10.5亿元,西宁火车站改造建设5亿元,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3亿元,藏区基础设施建设省级配套3亿元,以及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湟水流域排污口截流工程和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等2.9亿元。
(五)保障房私募债使用情况。2012年我省发行保障房私募债50亿元。经报请省十一届人大三十二次会议批准,纳入当年省本级收支预算20亿元,重点用于廉租房和公租房提标,保障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前启动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农牧区新型社区建设及基层干部周转房建设等方面。剩余30亿元全部纳入今年年初省本级预算。
(六)省本级部门预算执行及“三公”经费支出情况。汇总2012年省本级部门决算,总收入为417亿元,支出为368.5亿元,一般预算财政拨款结余33.8亿元,较上年增加1.4亿元。省本级行政事业单位用财政拨款开支的“三公”经费为2.09亿元(因公出国境费0.1亿元,公务接待费0.83亿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1.16亿元),较上年下降5.3%,实现了零增长的目标。
回顾去年的工作,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虽然财政经济总体运行平稳,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财政预算执行及改革发展中仍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财政收入持续增长的难度加大,提供保障的任务异常艰巨,收支矛盾十分突出;一些基层财政部门理财水平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理财能力和适应性有待进一步增强;财政改革发展不平衡,有的预算部门和单位财务管理比较薄弱,尤其是绩效管理意识淡薄,资金监管仍有不到位的地方,花钱大手大脚和铺张浪费的问题在一些方面比较突出。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三、关于今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所做的主要工作
今年以来,各级政府及其财政部门在省委的正确领导和省人大的监督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体会和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工作方针,主动作为,狠抓落实,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财政收支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目标。上半年,全省财政收入完成193.4亿元,增长12.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12.8亿元,为预算的52.6%,增长13.6%;全省财政支出完成509.5亿元,为预算的56.6%,增长13.2%。省本级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6.5亿元,增长13.2%;财政支出完成237.7亿元,为预算的59.4%,增长19%。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以赴稳增长。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稳增长、调结构等一系列措施,共投入资金239亿元,增长14%,有力地促进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加大公共投资。统筹地方政府债券、预算安排、融资平台贷款、保障房私募债和中期票据等资金,支持提前启动保障房等一批重点项目,全力支持海东撤地建市核心区、西宁火车站综合配套工程、德令哈民用机场、引大济湟、生态保护、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等工程实施。二是稳定工业增长。按照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新10条措施,增加和落实循环经济、工业双百、技术进步、园区建设、节能减排等方面资金,延长工业企业电费补贴政策。三是扩大消费需求。认真落实财政促进服务业发展、保障房建设、节能产品消费补贴等鼓励消费政策,延长家电下乡补贴政策,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四是支持金融发展。兑现支持金融发展奖补资金1亿多元。进一步完善财政支持金融发展的政策措施,适应形势发展要求,新设高新技术项目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切实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五是稳定物价水平。充分发挥财税政策稳定物价的作用,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加大对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储备各个环节的支持力度,落实惠农补贴,全力支持全省“菜篮子”工程建设,安排价格调节基金,支持平价市场和商店建设,保障市场供给。
(二)多措并举抓收入。针对一季度财政收入增幅趋缓,特别是4月当月收入增幅出现负增长的严峻形势,我们加强协调督导、强化责任考核,扭转了收入下滑趋势,实现了平稳增长。一是加强分析调研。由分管领导带队,深入基层、重点企业和征收进度偏低的部门调研督导,把握财政收入和税源真实状况,增强工作针对性,掌握主动权。二是严格责任考核。将收入任务按月分解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并将收入进度与征收部门奖补资金挂钩,严格考核,确保了任务落实。三是加大清欠力度。组成工作组进驻欠缴税(费)较多的企业和部门单位,约谈企业负责人,依法督促清缴欠税(费)工作。同时加强各部门协调沟通,形成了全力协同抓收入的局面。
(三)坚持不懈争取中央补助。面对中央财政收入增幅下降及中央压缩预算的情况,特别是针对前五个月中央专项总量较大幅度下降的实际,进一步重视和加强这方面的工作,调整工作思路,督导省级相关部门落实全省项目资金争取工作座谈会精神,对减收较多和增幅较低的部门进行了约谈,加大对已申报专项资金的跟踪落实,努力争取中央对我省的一些项目资金少压减或不压减,扭转了下降态势。经过各方面努力,到6月底,共落实中央各类专项补助资金263.6亿元,同比增加15.6亿元,增长8.8%。
(四)支持实施收入倍增计划。在落实好教育、卫生、社保、住房、文化旅游等民生方面政策资金的基础上,积极支持实施收入倍增计划,共安排资金42亿元,增长41%,统筹考虑,稳妥实施。一是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通盘研究提出了增加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收入水平的政策建议。目前,乡镇干部工作补助、提高职工交通费补贴、机关事业单位目标考核奖和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4项政策已兑现,人均月增资658元,拉动城镇居民收入增长5%。二是统筹考虑支持提高了城乡低保、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大学生“三项制度”等补贴标准。三是继续提高了部分民生政策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了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标准、农村危房改造和奖励性住房补助标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
(五)着力提升基层保障能力。在今年中央对我省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增量减少,省级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继续执行年初预算,加大省对下转移支付力度,提前下达第一批转移支付新增补助资金8亿元,保障基层教育、支农、科技、文化等法定支出,重点民生项目配套以及基层组织运转和社区“两委”成员报酬提标等方面支出。同时,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果洛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关意见,今年省财政在增加果洛州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的基础上,又新增安排资金8000万元,支持果洛经济社会发展。另外,在中央财政取消政策的情况下,我省安排资金1亿元,帮助化解基层政法基础设施建设债务。
(六)切实加强支出管理。面对十分突出的财政收支矛盾,我们把创新加强支出管理作为财政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来抓,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按照立足于不扩大赤字、努力压缩支出、确保当年收支平衡的总体要求,统筹研究提出了创新加强支出管理的意见。认真梳理排查各类专项资金,分类提出统筹整合意见,建立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安排事前公示制,对省直预算部门分管的社会关注度较高的项目资金在安排前向社会公示。
(七)推进财政管理改革。继续统筹推进财政管理相关改革,巩固深化改革成果。进一步规范银行账户设置,加强财政专户资金管理。稳步推进“营改增”改革,税管户移交、模拟测试、欠税清缴、宣传培训等工作顺利进行,为8月1日与全国同步开展“营改增”试点做好了各项准备。
总体看,上半年全省财政预算执行良好,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为全年目标任务完成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受整个宏观经济形势影响,财政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必须引起高度关注。收入方面,虽然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保持了较高的增速,但受工业产品市场需求不足,价格下跌,销售受滞等因素制约,盈利空间受到挤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税收收入的增长。下半年如果工业经济没有较大回升及提质增效,对完成全年财政收入任务将会带来巨大压力。同时,随着中央财政压缩支出措施的实施,争取中央补助的难度会进一步加大。支出方面,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地方财政收入增幅趋缓,中央转移支付和专项回落幅度较大,加之前两年部分垫付资金回收困难,但刚性支出需求仍然很大,造成财政资金调度异常紧张,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
四、关于下半年需切实做好的几项重点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体会和全省经济形势分析会议精神,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千方百计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继续把稳增长作为首要任务。在认真执行好年初预算,用好预算安排资金的基础上,视财力情况继续加大投入力度,优化投资结构,着力支持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建设;落实好结构性减税政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完善并落实好支持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支持商贸流通体系建设,落实好延长家电下乡补贴政策,支持扩大消费需求。二是坚定不移狠抓收入组织。继续把组织收入作为重要任务。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加强协调督导力度。继续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加大与国家部委的汇报沟通力度,努力争取中央支持,多渠道增加财力。要强化税收征管,既要紧紧盯住重点地区、税源、行业和企业,挖掘增收潜力,又要加大欠缴税费的征缴和清欠力度,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确保年度收入目标实现。三是高度重视支出管理。针对当前十分突出的收支矛盾,要始终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从紧控制一般性支出,落实“三公”经费压减5%的任务,切实降低行政成本,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从严控制预算追加,确保实现当年收支平衡。要激活财政存量资金,下决心盘活部门闲置、沉淀的财政资金。同时对需要整合的专项资金专报省政府同意后进行整合、统筹安排,以保障省委、省政府重点支出需要。四是积极稳妥推进民生建设。继续支持实施六大惠民工程,确保各项民生政策落到实处。继续支持实施好收入倍增计划,下半年适时出台取暖费提标、公积金提点、体检费提标和落实国家津补贴调整政策,确保城乡居民收入目标实现。五是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围绕重点民生项目和重点专项资金,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跟进开展绩效评价,确保资金安全规范运行,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强化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防范预警和通报制度,切实防范债务风险;全面公开全省县级以上“三公经费”支出情况。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们将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省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努力完成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财政工作各项目标任务,为推进“三区”建设,实现“两新”目标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