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议代表
西宁代表团城中组 马宏
二、事由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5g等新一代技术引领科技革命,对于高素质的职业人才需求量与日俱增,这就要求国家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立与社会发展接轨、与市场需求结合的职业教育体系。青海省紧扣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主线,在优化职业教育定位、健全政策服务体系和管理体制、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和专业、组建职业本科大学、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服务功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已初步形成了西宁市以国家和省级骨干院校为示范、以绿色发展为特色的职业教育核心引领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和吸引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学生走上了技能成才、技能致富、技能报国之路。截至2022年,全省职业教育在校生共计12.33万人,比2012年增加3.19万人。
但是由于受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刻板印象、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不均衡等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职业教育存在社会认同度低,对家长、学生吸引力不足等现象。这就造成很多家长、学生不愿意选择职业教育,职业教育院校招生困难等一系列问题 。这些问题,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从而影响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因此必须在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基础上,提升职业教育形象,让更多的家长、学生选择职业教育,让广大用人单位依靠职业教育,逐步形成“上学选职业学校、技能提升找职业学校”的社会氛围,树立职业教育的好口碑。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到2035年,基本建成技能型社会”。职业教育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但与建设教育强国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相比,青海省受历史、经济、地域环境、思想观念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职业教育仍然是教育事业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存在比较明显的短板和瓶颈。
主要体现在:一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不足。部分职业院校办学目标不够明确,人才培养定位不够精准,盲目开设热门专业,同质化竞争比较突出。专业设置和市场需求契合不够,导致社会和市场认可度不高、就业率偏低,特别是涉农职业教育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适应不够,与“一优两高”的基础性地位融合发展不够。高职院校专业布局仍以传统制造为主,滞后于当前产业发展的水平,新兴产业尤其是智能化生产的专业还较为缺乏,由此造成云计算与大数据、城市轨道交通、精密生产制造等行业人才供给的不足,严重制约了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的进步。二是高职人才社会认可度不高。社会对职业教育认可度不够,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观念并未根本转变,家长或学生对职业教育认可度不高。
三、建议
(一)推进产教融合。职业教育应该与产业紧密结合,要以深化产教融合为重点,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优化职业学校布局,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优化供给结构调整,推动职业教育专业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使教育内容与市场需求相匹配,摸清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规格,紧贴市场和就业形势动态调整专业目录,以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为抓手,提升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解决好需求侧和供给侧主要矛盾。根据全省资源和优势产业,优化具有青海特色的畜禽生产技术、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专业设置和布局,面向市场设专业,增加农技推广、生态农业、智慧农业、电商物流、乡村旅游等适用专业招生规模,提高供需两端匹配度。通过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功能,做大做强全省职业教育,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全面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一是以国家《职业教育法》修订为契机,加大配套政策扶持力度,全面提高各类人才培养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坚持质量第一、专兼结合,吸引更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到职业院校任教。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机制,增强青海省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人才市场实际需求的适应性、吻合度、靶向性,培养更多高质量、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大国工匠,逐步提升全省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在市场上的认可度,拓宽其就业渠道。按照国家规定的师生比配齐教师,加强师资培训和实践,着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以政策支持来建立一支专兼结合、内外互补的混编教师队伍,加大力度培养“双师型”教师人才,增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动力供给。三是营造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破除对职业教育偏见,有效解决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政策待遇差异。
(三)加强国际交流。聚焦国内外市场需求、提升青海省职业教育适应性。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省部共建机制、东西部合作机制、对口援青机制等平台和载体,紧扣省委省政府深度融入国家重大战略的新发展格局,聚焦国内外超大规模劳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职业教育要与国际接轨,加强交流与合作,引进、输出教育资源,优化适配,逐步提升国外职业教育的市场份额。例如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入选了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联盟(WTL)首批成员单位,同时与加拿大博瓦立学院合作举办了护理专业专科教育,这开拓了我省高等职业教育首次与国外院校合作举办面向我省学生的专科学历教育的先例。
(四)加大投入力度。聚焦打造“高地”、建设“四地”,各级政府要加大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学校要科学合理规划发展需求,避免盲目投资。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提高社会参与度,鼓励社会力量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创建多元化办学格局。
(五)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对职业教育办学和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系统科学地评估,及时发展问题并加以改进,夯实学校办学根基,提升职业教育的办学口碑,从而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