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由:近年来,同德县将牦牛产业作为本县经济发展、群众增收的重要途径,融入“乡村振兴”“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先行区”等国家和全省重大战略、重大部署、重大工程,立足资源禀赋,以创建良种牦牛示范县为目标,将牦牛产业各项发展政策、发展资源和发展力量聚焦到壮大牦牛产业的总目标来,形成协同发力牦牛产业的新局面。一是产业基础好。同德县牦牛养殖涵盖全县5个乡镇,涉及11038户4.46万农牧业人口,成立牦牛产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社41个,家庭农牧场45个,牦牛存栏数达32万头。同时,为提升牦牛产业硬件基础,2022年整合各类资金5226万元实施了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项目,投资1739万元建设了涵盖良种牦牛繁育、交易、技术推广、科技研发为一体的同德县现代畜牧科技产业示范园建设项目。二是种质资源优。以提质增效增收为发展目标,以牛场+合作社+牧户的养殖模式,全力推进牦牛良种选育繁育工作。2011年取得省级高原牦牛供种资质,2014年建成了同德县牦牛繁育基地,现建有县级良种牦牛种牛繁育场1个,乡级牦牛良种选育繁育基地4个,建立了良种牦牛核心群50群,申请了有机认证的草场面积464.89万亩,现有32万头只。同时,把良种牦牛输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近五年来,先后为省内各县调用良种牦牛2500头。三是饲草资源丰富。同德地区饲草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全县种植饲草26.24万亩,主要种植品种有全珠燕麦草7.05万亩、披碱草8万亩、青贮玉米0.238万亩、秸秆11万亩。四是地理位置佳。同德县地处青海省海南、黄南和果洛三个藏族自治州的交接处,周边与贵南县、泽库县、河南县、玛沁县、兴海县五县接壤,是连接青海省东部城市群、东部农业区与青南藏区的重要通道,为同德县牦牛产业发展资源输入、整合,牦牛等畜产品输出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但在产业发展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一是虽然本县牦牛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但没有真正带动群众合作社发展的龙头企业。牦牛产品生产加工多处于牦牛养殖、屠宰、分割、包装、贮运等初加工环节,开发的牦牛产品主要是牦牛鲜、冻肉,牦牛副产品等低端产品,而有机、绿色、功能性等高端牦牛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加工能力严重不足。二是信息相对闭塞、人才相对匮乏,农牧民整体文化水平不高,牦牛产业技术研发、推广、防疫、检疫基础设施薄弱。合作社、群众迫切需要的市场营销、企业管理、专业技术等人才匮乏,不会养、养不好、造成牦牛产品优质不优价、特色不特价的问题突出。三是同德县现代畜牧科技产业示范园建设项目,目前以投资1739万元,虽然已初步建成,但与实际规划中3.3亿元的投资相比,资金缺口较大。
事据:根据青海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牦牛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海南州《关于创建青海牦牛产业联盟海南州示范区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同德县现代畜牧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已被列入《同德县“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同德县牦牛产业发展规划》。牦牛产业作为同德县战略性主导产业,在农牧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通过产业园的建设引领,关键在于引导群众转变发展理念,通过产品研发、种群研究、技能培训、激活市场等环节的甚至,解决群众在养殖中不会干不愿干的事情,引领提升科技水平,完善产业体系,创新经营方式,培育龙头企业,对同德县域经济发展,群众增收、牦牛产业发展、提高地区经济增长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建议:加大对同德县现代畜牧科技产业示范园建设项目的支持力度,解决缺口资金,助推同德县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牵头建立牦牛产业顶层智慧库,引进和培养牦牛养殖、科学研究、良种扩繁及产品加工、销售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同时,加强对基层科技推广人员、养殖户的科技培训,提高基层畜牧科技推广人员和农牧民的整体素质。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牵头将大通牛场运行管理模式、良种繁育技术、高效养殖技术等引进到同德县现代畜牧业科技示范园,并建立联合发展体系,有效解决本县缺技术、缺信息、缺销路等多种难题,全面提高同德牦牛产业发展综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