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由:近年来,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也专门作出了“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全省推进转型发展的根本性战略措施,要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采取得力措施,努力完善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加强经费保障、提升内涵发展水平,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就海南州贵南县而言,近年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投资4800万元对原有的贵南县职业技术学校进行改扩建,目前,学校现有教职工60人,学生602名,共设唐卡、藏绣、民族服装与服饰,汽车维修、农机维修与应用等14个专业。2015年至2022年,学校共招收学生1680名,已毕业991名,目前学校共培养建档立卡户子女250名,40名学生顺利考入高职院校,已就业470名(固定、灵活、创业),就业率达72.67%。各专业学生在县、州、省的作品比赛和技能大赛上荣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10个、优胜奖4个,职业技术学校在县城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助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推动乡村振打下了坚实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基础。
事据:一是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委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推动职普融通,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二是2021年4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指出:“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就业创业创新、推动中国制造和服务上水平的重要基础。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吸引更多青年接受职业技能教育,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努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的支撑。”三是2022年4月20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第十条、第十四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九条、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第五十七条、第五十九条”中都再次明确支持举办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注重产教融合,实行校企合作,政府的投入保障责任等等。是推动现代职业教育最主要的法规依据。四是2021年4月29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第二十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组织开展农业技能培训、返乡创业就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创新创业带头人。五是2022年12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这是党的二十大后,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教育改革工作的首个指导性文件。《意见》是在系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就基础上,对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着力破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突出矛盾和问题的重大改革,是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的重要抓手,是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关键步骤,集中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职业教育改革新主张、新举措、新机制。六是省委、省政府刚刚出台的《青海省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规划(2023—2025年)》中提出:“建立一批现代种业、农业科技、设施装备、信息技术等科技研发、应用、推广队伍”等,确保人才培养支持方面的新要求。贵南县作为全省涉藏地区发展中的一个典型和缩影,目前,严重缺乏乡村振兴所需要的有文化、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牧民、实用技术人才和创新创业的带头人,阻碍了乡村振兴向纵深发展。对此,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将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作为培养乡土人才、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措施,尽全力推动落实。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设一批资源共享,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规范生产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既合规合法、也是实施教育强县战略的重要举措。在下一步工作中,贵南县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培养乡土人才、促进就业创业、助力乡村振兴为主的发展定位推动县城职业教育发展。将成立贵南县职业教育发展集团(职业教育产业园),改革现有的办学模式,计划组建贵南县职业教育发展集团,采取“职业技术学校+企业+科研中心”的方式,把学校办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生产经营、工学结合、技术服务为一体的产业性发展集团,实现“以职校为核心、企业为支撑、科研为动力”的新型职业教育发展目标。但受政策和财力的限制,目前有以下问题亟需解决:一是实训基地缺乏。现有的教学场地设施设备无法满足教育教学需要,致使学生动手能力弱。二是宣传力度不够。在社会上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对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缺乏对职业教育强有力项目资金支持和宣传。三是“中学化”的办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导致一部分学生出现厌学情绪,存在现中途退学现象。四是对农牧民专业技术培训质量不高,实用性不强,培训的内容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导致农牧民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培训效果不佳。五是如果海南州职业技术学校建成高等职业院校,贵南县的职业技术学校将承接全州的中等职业教育,学生人数有望突破3000人以上,现有的办学条件无法容纳。六是校园占地面积和校舍建筑面积不达标。《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通知》(教职成〔2010〕12号)第八条规定:中等职业学校新建学校的建设规划总用地不少于4万平方米;生均用地面积指标不少于33平方米。新建学校建筑规划面积不少于2.4万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指标不少于20平方米。
建议:一是加大对贵南职业技术学校二期建设项目的扶持力度。县职校二期项目规划征用土地428亩,计划投资3.3亿元对职业学校进行改扩建,其中2.6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7000万用于设备改造和添置,努力打造成集教学、科研、加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聚集区、乡村振兴人才培育区,青年创业孵化区。建议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教育厅从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加大对贵南职业学校二期建设项目的扶持力度。二是加大对贵南县职业教育发展集团(职业教育产业园)的扶持力度。形成“以职校为核心、企业为支撑、科研中心为动力”的新型职业教育,达到土地利用集约化、产业发展集中化、学校发展优质化的目的。职业教育发展集团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方方面面,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落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培训、基地建设、资金投入、编制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为贵南职业教育发展注入新动能。三是加大对贵南职校校办企业科研机构的扶持力度。根据贵南县职业学校发展规划,计划以自办企业、校企合作的方式成立10家企业,成立4个科研中心和电子商务中心。建议有关部门加大对校办企业、科研机构的扶持力度,将职校建成学校即工厂、工厂是学校的新型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进入学校就进入了工厂,快速提升动手能力,出了校门就是能工巧匠,就能创业就业,最终实现学校大发展,学生有前途,企业得实惠的多赢局面。四是构建部门协同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机制。建议有关部门加快建立部门协同配合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机制,着力解决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行业、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不契合,技能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不匹配,职业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对接的问题。五是统筹整合各类职业培训资源。建议省上着眼构建大职教格局,打破原有的条块分割的体制机制,统筹整合分散在各部门的职业培训资源,将部门主导的职业培训项目和资金向职业学校集中,充分发挥职业学校培训主阵地作用,着力解决目前职业培训各自为战、重复设置、有量无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区域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和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六是健全加大投入的经费保障机制。建议有关部门完善经费稳定投入机制,建立与办学规模和培养要求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制度,将职业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的重点范畴,确保中职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不低于进而应高于同级普通高中标准,确保学校人员工资足额拨付,并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职教的投入,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