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由:中小学教师的队伍建设是影响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青海省中小学教师面临专业素养有待提高、专业发展机会不均、专业生成动力不足等因素的阻碍。为了解决现实问题,促进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提升教师的水平,应构建分级分类分层“学业—职业—事业”的发展路径,通过职前教育,提升师范生的专业认同感,入职后健全内外部激励机制、专业培训与自我反思协同推进的方式帮助教师成长。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会轻视教育的发展,而推动教育产生质的飞跃的关键在于教师队伍的建设。面向教育现代化,基础教育是关键的一环,因此,中小学教师如何立足本职工作,解决教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是学界探讨的重要问题。
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就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提升国民素质和人力资源质量,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向往更加迫切。面对新方位、新征程、新使命,教师队伍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有的地方对教育和教师工作重视不够,在教育事业发展中重硬件轻软件、重外延轻内涵的现象还比较突出,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亟须加大;师范教育体系有所削弱,对师范院校支持不够;有的教师素质能力难以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要,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需要提升,专业化水平需要提高;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职业吸引力不足,地位待遇有待提高;教师城乡结构、学科结构分布不尽合理,准入、招聘、交流、退出等机制还不够完善,管理体制机制亟须理顺。时代越是向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发突出,教育和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就愈发凸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四章第八条提出:“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到2020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教育发展保障,重在教师队伍建设,关注教育欠发达地区,尤其是教育薄弱地区教育是振兴民族、实现教育均衡的重点工作。2018年7月31日,中共青海省委、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加强该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转变培训方式,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师培训的有机融合,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研修。改进培训内容,紧密结合教育教学一线实际,组织高质量的培训,使教师静心钻研教学,切实提升教学水平。推行培训自主选学,实行培训学分管理,建立培训学分银行,搭建教师培训与学历教育衔接的“立交桥”,加强专业培训者队伍建设。
纵观青海省基础教育,大部分教师能胜任学科教学工作,但理论修养不高,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一些基本的教育原理还不明晰,对许多现代教学思想还缺乏认知;缺乏学习、研究、反思、创新精神,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方法策略,更没有自己的风格特色。其次, 名师及优秀教科研领军人员欠缺,缺少名师及领军人才培养模式及专家型人才库的建设,受多方因素的制约,学科团队的建设薄弱。中小学教师的队伍建设是影响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青海省中小学教师面临专业素养有待提高、专业发展机会不均、专业生成动力不足等因素的阻碍。为了解决现实问题,促进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提升教师的水平,应构建分级分类分层“学业—职业—事业”的发展路径,通过职前教育,提升师范生的专业认同感,入职后健全内外部激励机制、专业培训与自我反思协同推进的方式帮助教师成长。
在调研青海省教师专业发展中发现,相当一部分教师学历层次仍未达到国家要求,2020年小学专任教师大专及以上学历教师占97.51%,初中专任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仅占86.35%,普通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8.13%,高等教育教师博士率达不到全国平均水平,教师队伍学历层次仍需提升。
自十八大以来,青海省基础教育教师队伍规模、教师队伍结构、教师队伍整体素养水平以及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优化、改善和提升,但面临新的发展需要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挑战。如,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的教师教育一体化薄弱、职后培训缺乏以及素质过硬、稳定性高的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同时,受地域、师资比例等条件制约,我省基础教育优质资源交流存在短板,无法从源头上全面落实教育均衡发展,想要改变现状,要立足于本土化人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落实教育精准扶贫,以优带优,以优培优,逐步实现城乡农村教育提升。
建议:
1.为推动青海省基础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振兴教育事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需在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水平、凸显不同类别教师的特殊性和个性化、探索“多元化”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等方面加大研究与实践,切实关注教师专业发展。
2.稳步实施“教研团队培养计划”“科研团队培养计划”“研训团队培养计划”“名师团队培养计划”,充分依托国家、省级、市、区(县)级人才研修项目,采取分层次、分类型分学科的形式培养,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人才培养。
3.将名师及优秀教科研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定位于学校实际需要动态情境中,以行动研究为主的发展性培养模式探究,即人才培养课程化。
4.加大名师及优秀教科研人才遴选力度,对遴选名师及优秀教科研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定位,根据培养目标,设计培养模式,制定培养方案,选择培养途径,根据人才培养工程实施后反映出的培养结果,及时对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与培养方案、培养方法进行调整。打造一支在全省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先进教育理念、厚实专业素养、较高综合素质、很强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优秀教科研人才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