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由:近年来,青海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简称“双减” 行动),自2019年全省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从100万亩,到现在的300万亩。每年省级财政安排“双减”行动资金4到5亿元以上,市(州)县(区)也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推进“双减”行动。截止2022年全省完成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300万亩,实现有机肥替代化肥和绿色防控全覆盖,化肥和化学农药使用量分别较行动实施前减少30%和20%以上。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强化组织领导、督导宣传、服务指导、有机肥监管和试验研究;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培训专业技术干部、种植专业合作社从业人员、种植大户和农民近万人,稳步推进“双减”行动顺利实施。也为我省全力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是,我们从部分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和农民调研时发现,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项目以来,化肥和化学农药使用量有了明显的减少,农产品的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在市场流通过程中,用有机肥、不用化学农药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包括粮油、蔬菜)的价格与常规生产(使用化肥和化学农药)出来的农产品的价格没有明显的区别。这就造成了两个方面的弊端:一是,生产者在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项目时,只有将政府投资的有机肥、生物农药等的物资使用,但自己增加有机肥、生物农药等投入的积极性不高,未能充分调动起生产者的积极性,可能造成没有了政府的投资,“双减”行动很难推进。二是,在流通环节中由于价格不明显,将用两种生产方式生产出来的农产品混合销售,未能区分出优质优价的销售,这对我省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建议:政府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制定农产品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充分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自觉增加投入,生产出质量更高品质更优的农产品。使我省的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持续推进,早日实现名副其实的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

当前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