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塘草原,地处雅砻江上游、三江源腹地,号称“高原绿洲”,是三江源头第一大滩,也是称多县地区重要水源涵养地,平均海拔4200米。这里气候寒冷,环境潮湿,雨量充沛,溪流迂回,沼泽遍地,属于典型的沼泽草甸和高山草甸区,分布有荒漠猫、雪豹等多种兽类,黑颈鹤等72种鸟类,龙胆等150多种高原特有植物。
这独特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为鸟类的栖息繁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而每年春夏之际,许多珍贵的候鸟,如黑颈鹤、斑头雁、棕头鸥等纷纷飞到这里繁衍后代。黑颈鹤作为中国的高原生态变化指示性物种, 1989年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并于1997年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之中。它们被藏族人民誉为“神鸟”,美丽和谐的象征。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高原生态学研究中心测算,全球黑颈鹤数量在9000只左右,其中每年繁殖对数在3000对至4000对,至少有1500对至2000对在青海繁殖,目前在三江源湿地繁殖黑颈鹤数量最多,超过柴达木盆地、青海湖盆地以及可可西里地区分布数量。
2020年9月,称多县组织人员对嘉塘草原近期黑颈鹤的迁徙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发现黑颈鹤种群数量突破历史最高值,达到了700多只,占比全球黑颈鹤近10%。这是继2017年280多只,2018年400多只,2019年500多只后,首次突破700只,成为三江源头黑颈鹤种群最大聚集区,远超过全省其他地区分布数量。特别是从2018年到2020年,嘉塘草原连续三年发现了野生繁殖成功的黑颈鹤雏鸟,这种现象在以前从未有过。
嘉塘草原成片的湿地和充足的食物,使得这些迁徙的黑颈鹤选择在这里集结。近年来,称多县积极与国内生态环境保护科研组织合作,建立嘉塘草原黑颈鹤及其生物多样性长期监测网络。
随着黑颈鹤数量的增多,越来越多的观鸟爱好者每年前往嘉塘草原观鸟,为使观鸟者不惊扰黑颈鹤正常的生活,当地森林公安部门在嘉塘黑颈鹤保护区域专门设立警示牌,要求观鸟、旅游者不能靠近黑颈鹤保护区域,并发布《文明观鸟倡议书》,要求所有观鸟者文明观鸟。
由于每年沿固定的线路迁徙,为了保护黑颈鹤赖以生存的特定环境类型,以野生动物保护类型为主的嘉塘草原,同时还承担着对黑颈鹤栖息地亚高山草甸生态环境的保护,嘉塘草原丰富的地下水资源,还是雅砻江多条支流的发源地。黑颈鹤在青海的越冬栖息的环境主要是湿地和湿地草甸,而湿地草甸在中国面积不多,嘉塘草原在有效保护黑颈鹤的同时,使三江源高山湿地草甸免遭破坏。因此,黑颈鹤及其栖息湿地的有效保护,对三江源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建议:
(1)申请建立嘉塘草原黑颈鹤自然保护区。
(2)按照自然保护区建设原则,设立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建立办公产所,配备专业人员和办公经费,长期对保护区进行监测观察,保护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