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议案建议

关于青海青年参与城乡社区治理的建议

日期:2021-03-01
字体:【 打印本页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直接指导、亲切关怀下,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将青年工作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青团要成为引领团员青年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2019年1月,省委、省政府印发了《青海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8一2025年)》。

鼓励和支持青年一代参与城乡社区治理是贯彻党中央关于“社会治理”和“国家治理”顶层设计的必然举措。国家、省级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做出坚持党管青年原则,树立青年优先发展理念的要求,指出青年一代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生力军。

近年来,青海青年在城乡社区治理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为推进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积极贡献,但通过调研发现,青海青年参与城乡社区治理也面临着一些困境。一是财政经费保障力度不够。经调研得知,2020年度省州级财政没有将推动实施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没有经费投入,导致在落实青年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研究部署工作,开展青年发展规划加强培训宣传,实施项目为青年办实事等方面没有形成有效保障机制。2021年省级财政也没有将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的推动实施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二社会组织发展相对滞后。青海省社会组织与东中部地区相比,依然存在质量水平不高、规模不大、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不少社会组织对主管部门有较强的依赖性之外,普遍存在着对社会成员和社会资本吸纳能力不足的问题。三是相关参与机制不够健全。在参与范围上,青年参与民生、环保等公共事务较多,而参与社区重大事项讨论、社区居委会选举等政治事务则较少,青年参与渠道不够便利,从而产生“嫌麻烦”的心理。

建议:

提高青海城乡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必须以落实《青海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8—2025年)》为抓手,着力突破青年参与城乡社区治理的困境。要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重要部署,将青年参与城乡治理工作做为回应党政关怀的应有之义、建设平安青海的迫切需求、组织青年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的必然要求,既要增强基层党组织在城乡社区治理中的引领力,加大对社会组织的支持力度,也要在培育公民意识的基础上提高青年参与社会治理的意识,进一步健全公众参与城乡社区治理的机制,努力让青海青年成为我省城乡社区治理的中坚力量。

一、加大财政经费保障,推动青海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落实见效。国家、省级层面的青年发展规划重要领域中均设置了“青年社会融入与社会参与”,指出“鼓励青年参与城乡基层群众自治”“引领青年参与城市与社区公共事务”,为青年参与新青海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搭建了参与平台链接。同时,国家、省级层面的青年发展规划均明确指出“各级政府要将规划实施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保障青年发展经费投入”。建议省州县级财政部门将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工作经费纳入年度工作预算,设立青年工作项目专项经费,为加强青年思想道德、青年教育、青少年维权、青年就业创业、青年婚恋、青年健康、青少年工作研究等方面提供可靠的经费保障,形成长效保障机制。

二、探索建立青年参与基层民主协商制度。提升青年参与舆论治理积极性,充分发挥青年人在网络舆论治理中的独特作用,积极稳妥做好青年网络人士政治吸纳。建立我省青年参与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如政府在召开重大公共决策协商会、座谈会,及开展重点调研课题等,可视情况邀请相关行业青年代表、以及青年精英代表参加,使政府决策更加科学而理性。同时,可在青年群体中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宣传活动,帮助青年群体正确认识广泛凝聚共识、有序政治参与、协调各方利益和民主科学决策在国家治理、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政治价值,进而推动青年参与基层民主协商意识。

三、加大青年社会组织人才培训纳入各级培训工作计划的力度。社会组织的灵敏度和自主性较强,面对突发的社会状况能够及时协助政府解决一些复杂的社会问题。同时在敬老助残、青少年服务、社区司法矫正等社会服务方面能够一定程度上分担政府的职责。建议民政部门加强青年公益社会组织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社会组织人才的培训力度,为青年公益社会组织提供培训提升、交流平台和信息对接等服务,扶持基于共同利益、社会问题、行业职业、公共利益等建立的青年社会组织,为其提供政策、项目、财政等方面的支持,让一批有热情、有想法、有能力的青年社会组织脱颖而出,鼓励带动更多青年利用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奉献社会,参与社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