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议案建议

关于对曲麻莱县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建议

日期:2021-03-01
字体:【 打印本页


曲麻莱县位于青海省西南部,为黄河正源,长江北源发源地,属于典型的高原高寒气候。主要特点是高寒缺氧、日照时间长、紫外线强。冷暖两季,冷季长达七八个月,暖季只有四五个月,气候比较干燥。平均海拔4175米,是“中华水塔”的主要水源涵养区之一。全县辖1镇5乡,19个村牧委会。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通过实施“3332”教育体制改革、教师跟班制度、举办全县首届教育节、加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投入力度、多措并举加强控辍保学、提升义务教育巩固率、全面落实学生资助政策、争取外援加强教育项目建设、积极对接异地办班等措施,极大的改善了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水平,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质量逐步得到提升。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我县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阻碍了教育事业发展的脚步。为全面了解我县教育发展情况,着眼于我县发展的未来,我们针对全县教育发展现状开展了细致调查和分析,现将具体情况和意见建议报告如下:

一、曲麻莱县基础教育工作现状

目前,全县共有中小学13所,其中初级中学1所,县直小学3所,乡(镇)中心寄宿制小学6所,村级小学1所,教学点2所。全县中小学在校生共计5291名,其中小学在校生3983名,初中在校生1398名。11所幼儿园,1878名学生。全县中小学专任教师294名,其中初级中学91名,小学203名。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教育的存在与发展,首要前提就是要有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在新时代,要推动教育优先发展,就必须以更加高度的政治自觉与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确保教师队伍建设优先发展。但我县的师资队伍还存在学科结构缺编、编制总量缺编、学历结构缺编、年龄结构失衡、教师频繁调动等困难问题,具体情况如下:

(1)生源增加和编制不足带来的师资压力较大。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工作、控辍保学工作的深入推进,学生入学人数不断增加,但教师缺编情况日益加剧。如:2018年从我县原有教师编制320中统筹减少了6个。易地搬迁工作的开展,2019年省编办从我县教师编制中划拨给格尔木20个教师编制,目前,我县仅有294个教师编制。在有限的编制内,还要选派异地办学教师、格尔木支教教师、平时还要选派教师培训、考虑教师病假、事假、产假的因素,所以现有的编制无法满足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极大的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2)结构性缺编严重。当前,我县各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缩小、城乡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基本均衡,但是,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县教育发展的瓶颈。我县教师队伍结构性缺编主要体现在学科结构、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等方面,按照现有规定进行教师编制的核定,就会出现教师数量无法满足教学运转需求的问题,学校首先考虑语文、数学、英语、藏语文等主要学科的教师编制,致使其他学科的教师严重缺失。以曲麻河乡措池村寄小为例,全校学生11名,3个教学班,如果按照1:19.5的师生比配备教师,只能配备1名教师编制,导致学校其他学科的教师严重缺编。因此部分寄宿制小学聘请社会毕业的非专业大学生或具备一点基础知识的人员进入教师队伍,这部分教师知识体系掌握参差不齐,授课质量无法满足现在的教学要求,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教学质量。县民族中学1261名学生,教师91名,师生比13.8,符合1:13.5的标准,但是,全校的生物、音乐、美术、计算机的专职教师严重缺乏,语文和藏文的专职教师过剩,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内部产生了严重的学科性缺编问题,导致学校的全面性教学质量无法提升。    (3)地域环境因素致使师资力量流出,导致师资队伍不稳定。曲麻莱县县域平均海拔4175米,高寒缺氧,是全省乃至全国海拔最高、气候条件最差的县份之一,因此留不住人才的问题较为突出,特别是教师队伍不稳定,每年申请调动人员较多,教师不安心工作的问题很突出。比如,全县294名教师中,仅在2020年申请调动的教师达到45人之多,占全县教师总数的15.3%,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稳定、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质量、课时课程安排等重点工作的推进,加之每年招聘的教师大多是外地教师,他们长期远离父母家人、夫妻两地分居、个人身体因素等原因,不能长期在曲麻莱坚持工作,考进来一两年后就开始为调动的事情忙碌奔波,不能安心从教,甚至有些教师把曲麻莱的教师岗位当成考工作的“跳板”,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带来很大的影响。另外,受地区环境、气候和海拔的影响,部分教师患有高原性多种疾病,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和正常工作,需长期请假,无法坚持在岗。教师即便在岗,但积极健康的开展工作状态无法达到。

(4)工作压力动摇了部分教师终身从教的信心。由于全县各中小学编制紧缺,各学科结构性缺编严重,造成教师工作量过大、超课时运行现象已成为普遍问题,特别是乡村学校按师生比计算教师编制本身少,开足开齐课时课程难上加难,教育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加之寄宿制学校工作量更多,教师白天忙于上课、备课、批改作业、处理学生问题,晚上还要宿舍值班、照顾学生的生活起居,即当老师又当家长,平时又要忙于教师培训、职称评聘、考试评比等,对教师的身心带来很大的压力,有些教师顶不住压力,出现疲软乏力、懈怠松劲、信心不足的问题,教书育人的初心和使命发生了动摇,调动心切。

三、对曲麻莱县教育事业发展提出的意见建议

(一)规范教师招聘制度。目前我县专业教师紧缺,学科结构性缺编的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所以在招聘教师方面建议:一是有关部门严格按照各地、各学校上报的学科需求进行招录,逐步解决学科教师紧缺的问题;二是注重培养本地教师,在招聘教师时优先考虑和鼓励本地户籍的师范类毕业生充实到我县教师队伍中或尽量提高本地户籍教师的招聘比例,逐步解决外地教师教学不安心、留不住的问题,从而稳定教师队伍。

(二)提高教师待遇。我县县域内高寒缺氧、交通不发达,而且很多政策性措施、基本建设、先进理念等无法优先推行,所以改善教师的生活条件与教学环境已迫在眉睫,建议:首先,提高教师的工作待遇,把“投资于人”的理念落到实处。通过逐步提高艰苦边远地区教师的工资待遇,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其次,改善教师的生活条件和教学环境,比如:县民族中学在县委、县政府的争取下,通过国家能源集团帮扶,援建了教师周转房项目,宿舍水电暖俱全,并安装了供氧设备,极大的改善了教师的住宿条件,解决教师住宿条件,改善教学环境,能够极大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稳得住人心。第三,在教师职称聘任上进行改革。教师工资是通过职称来晋升,但由于我县职称受岗位限制,导致很多达到聘任年限的教师连续1-2年甚至4-5年都不能及时评职称,严重影响了工作热情,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希望在边远艰苦地区的教师聘任职称方面取消岗位限制,达到条件的教师应当及时予以聘任。    

(三)解决教师编制问题。随着控辍保学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义务教育巩固率逐年提升、加之农牧民城镇化进程加快,学生数逐年增加,但是我县教师的编制逐年减少,2018年从我县320个编制中省上统筹了6个编制,2019年省编办划拨给格尔木20个编制,仅仅在两年的时间里,我县减少了26个编制,照这样的趋势下去,教育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根本的保障,建议:上级有关部门予以慎重考虑,重新核定编制,为曲麻莱解决编制紧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