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议案建议

​关于按需配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岗位的建议

日期:2021-03-01
字体:【 打印本页


事由:

近年来,湟中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教育工作的各项部署,紧紧围绕“一优两高”战略部署,坚持打基础、补短板、强弱项,强化教育要素保障,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全区教育事业发展成效显著。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全区学前教育三年入园率达96.6%,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05%,高中教育毛入学率达100%,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9.58%。先后被教育部等国家部委认定为“全国第一批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示范县”“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国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2018年语言文字工作高质量通过国家二类城市评估验收。教育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建立健全教育优先发展的公共财政体制和投入机制。全区教育经费总投入达53.62亿元,其中财政性教育投入50.76亿元,分别是“十二五”时期的1.28倍和1.27倍。全区教育投入和财政性教育经费年均分别增长8%和4%;投资10亿元实施“全面改薄”等教育项目238个,建筑面积达33万平方米,新建学校(幼儿园)37所,改扩建学校(幼儿园)83所;建成“班班通”381个、网络教室21个,录播教室27个,办学条件得到全方位改善。建立普通高中生均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将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首次纳入财政预算,实现了小学至高中学段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全覆盖。实施15年教育资助政策,落实学前至高中各类资助金5.8亿元,惠及学生59万人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实现全覆盖,无因贫辍学学生。教师队伍活力全面激发。按“退补相当”原则,补充教师635人。争取顶岗实习生300名,转岗培训体美音教师200名;出台《湟中区教育教学奖励办法》《湟中区中小学班主任职级制改革实施方案》,开创了全省教育改革发展的先例;健全国培、省培、市培、区培、校培五级联动培训体系,累计培训教师5.1万人次,交流轮岗校长教师1200人次,新增区级名师、学科带头人540名,区级以上优秀教育人才达1483名,占教师总数的36.1%,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发展活力得到全面提升。教育服务社会能力全面增强。累计向全国高等院校输送普通高中学生17548人,其中本科上线率达68.6%;累计培养各类职校生12852人,职校生就业率达99.7%;加强教科研工作,13项国家级课题、33项省级课题、10项市级课题、149项区级课题成功结题,取得历史性突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湟中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些新挑战。当前,随着湟中区撤县建区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公众对湟中区优质教育资源高度渴求,城乡共享优质资源、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理念已成为共识。目前,湟中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与人民群众迫切需求之间的矛盾仍然突出,教育公平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政府购买学校安保人员岗位、食堂从业人员岗位等费用难以保证等问题制约着湟中教育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均衡发展。主要存在问题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未配备食堂从业人员。湟中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没有专项经费配备食堂从业人员,学校只能向学生收取一定费用支付食堂临聘从业人员工资,这给贫困家庭学生带来了经济负担。同时,由于工资待遇较低,造成了食堂从业人员队伍不稳定。根据教育部等十五部门关于印发《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细则》等五个配套文件中规定:“地方政府要根据当地实际为农村学校食堂配备合格工作人员,并妥善解决待遇和专业培训等问题,从业人员不足的,采取购买公益性岗位的方式从社会公开招聘。人员招聘按照“省定标准、县级聘用、学校使用”的原则进行,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关条件,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定期接受业务技能培训”,教育部等5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有关管理工作的通知》(教督函〔2019〕2号)规定:“要强化政府统筹作用,严格落实相关政策措施,保障工作所需经费、设施和人员等”“要按照与就餐学生人数之比不低于1:100的比例足额配齐食堂从业人员,并妥善解决其待遇和专业培训等问题”。

建议:省财政按一定支付比例,用政府购买方式按需配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岗位,不断提高学生营养水平和身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