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由:长期以来,青海处于反分裂斗争、维护地区稳定的一线,青海的稳定直接关系到西北地区乃至全国各民族的团结稳定,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意义重大。近年来,青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走在了全国前列,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已是我省重大战略,将其纳入国家战略的呼声也日益高涨。
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公园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展现民族团结事业成果最直观的表现载体,是宣传“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等政策理念最形象的有效途径,对于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我省以民族团结进步为主题的公园建设相对滞后,全省仅西宁市城北区柴达木公园于2015年投入300万元建设了1个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公园,但因投入有限、规格不高、内容匮乏,无法全面、生动展示各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和各族群众团结一心、守望相助的精神,起不到有效承载民族团结进步和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的作用。广大民众对各民族的文化、风俗,以及全省各地涌现出的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事迹、感人故事等因缺乏一个有效宣传载体而了解不多。
建议:
一是按照“既要生态环境美好,也要民族团结和谐”的理念,科学选址,结合生态环境治理建设一座高标准省级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公园。集中设置各民族展示场馆,深入宣传各民族历史文化和党的民族政策,弘扬民族团结进步精神。同时深入挖掘展现我省民族团结的感人故事,以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以雕塑、浮雕、壁画、影视等形式进行展示,丰富宣传形式,达到民族团结教育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是各市(州)依托现有公园,按照“公园体系”+“民族元素”有机融合的方式,根据各地特色进行改造升级,在其内部增加民族团结进步元素,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让“五个认同”“三个离不开”思想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