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议案建议

​关于将同德县列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建设示范县并予以政策支持的意见建议

日期:2021-03-01
字体:【 打印本页

事由:2020年8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并指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遵循自然规律和客观规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这给我们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带来了重大战略机遇。同时,在持续深化“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和奋力推进“一优两高”战略部署的大背景下,同德县作为三江源地区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地理位置重要,生态功能突出,源头责任重大,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建设示范县既符合党中央国务院对青海发展的定位和要求,也是同德挖掘生态潜力、激发生态活力、释放生态红利,建立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加快走好同德“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必由之路和具体实践,是保障同德经济社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一次必然选择。

从目前同德县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建设示范县情况来看,2020年9月同德县委、县政府委托第三方服务公司已编制完成了《同德县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示范县建设规划方案》,该计划于2021年全面启动规划实施。但打造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建设示范县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从一体化治理的空间规划体系、工程体系、监测评价体系、科技支撑体系、制度体系等整体系统考虑,尤其是实施一系列重大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是统筹推进一体化建设示范县的重中之重,我县经济产业结构单一,地方财政拮据,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支出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为主,地方在实施一体化建设示范县中难以承担高额的生态保护与修复资金,经费投入严重不足,这对示范县建设无疑是最大的短板和弱项,需要国家和省州的在相关政策与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和指导。

案据:青海省海南州同德县2004年被国家列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规划总面积2116.27平方公里,并于2016年纳入首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名单,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大局中战略位置举足轻重。同德县境内黄河流经208公里,共有黄河支流47条,流域面积达4652.79平方公里,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是青海践行黄河上游生态保护“源头责任”的关键节点之一。同德县占据全省“四区两带一线”发展格局中的三江源地区和沿黄河发展带,生态区位优势明显,是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地区,以同德县为试点打造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建设示范县,是全省乃至全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制度改革的重大实践。

近年来,同德县始终坚持生态立县不动摇,严格落实“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重大要求,聚焦打赢打好三大攻坚战,持续深化“三三布局”生态战略,先后实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三江源二期封山育林、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黑土滩综合治理、高原鼠兔防治和草原生态管护、退牧还草工程等一系列重大森林草原生态保护治理修复工程,“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人工造林0.57万亩,幼林抚育0.9万亩、封山育林11.5万亩、有害生物防治10万亩;鼠害、虫害防治806.7万亩,黑土滩治理18.22万亩,建设休牧围栏40万亩、划区轮牧围栏40万亩;累计发放生态保护补奖资22456.71万元;高标准推进国土绿化提速三年行动,累计完成国土绿化14.59万亩,森林草原生态面貌持续好转。同时,深入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严格落实污染物减排目标责任制,“十三五”期间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7%,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2.5%,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6%,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控制在州定指标以内,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现代生态农牧业和生态旅游业蓬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为一体化建设示范县建奠定了一定基础,探索了一些经验。

建议:1.对同德县列入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建设示范县,并适当予以政策倾斜,用好用足各类相关政策,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支持,加大省、州财政投入力度和配套项目扶持力度,在打造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建设示范县中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树立典型,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

2.对涉及我县环境污染治理、农村环境保护、矿产地质环境治理、土地整治、水土保持、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等各类资金、项目充分予以整合,重点立项青海省黄河干流防洪治理工程(同德段)、同德县农村河道治理项目、黄河绿带工程、县城南北山绿化建设、草原公园建设工程、湿地保护建设工程、巴曲河滨河生态缓冲带建设、水土保持工程、同德县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同德县乡镇生活垃圾高温热解处理项目、生态环境监测和应急项目等一系列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系统治理重大项目,确保列入省州生态领域“十四五”规划项目中,有序推进组织实施,“最大化”发挥各类项目在打造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建设示范县中的实际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