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议案建议

关于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建议

日期:2022-03-01
字体:【 打印本页

  内容: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已经进入常态化阶段,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重大的长远意义。

  存在的问题:一是疾控体系运行机制不畅核心功能弱化。流行病学调查、疾病监测、实验室检测检验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不强。人员编制不足,市、区级传染病救治专业人员缺乏、能力不强、设备配备不足。专业结构不合理,缺乏公共卫生专业、大数据分析、云计算、卫生经济学等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专业人才补偿困难与流失并存。疾控机构建设不规范,实验室在生物安全环境、专业人员配备、防护设备条件、建筑面积等方面存在问题较多,无法满足应急需求。医疗救治能力不足。二是应急响应机制难以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卫生应急预案可操作性不强。现有预案大多制定较早,可操作性不强。卫生

  应急管理机构不健全,各级各类管理部门,特别是卫生健康行政和业务部门大多未设立卫生应急管理部门,未配备专职应急管理人员。卫生应急队伍建设滞后,各级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低下,队伍不全(缺乏核辐射、中毒和心理救援应急处置队伍)、自我保障能力欠缺。联防联控机制不畅,相关部门履行防控职责的积极性不高,沟通协调难度大,信息共享不及时。三是疾病控制和临床治疗之间联动性不够。医院和疾控系统之间互联互通、医防结合、有效衔接的工作模式和机制尚未形成。四是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供给和战略储备不足。医用物资专业性太强和有效期的问题,储备不足或缺乏,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因缺乏投入、储备场所等问题,仅有少量自身运营储备,致重大疫情发生时普遍出现口罩、防护服、消毒液等防控物资储备少、采购难、配送慢等问题。五是民众的个人修养和素质及疾病防控的科学素养亟待提升。民众的科学素养和健康素养不足,对传染病缺乏应有的认识。同时因少数公民社会公德的缺失以及法制观念的淡薄,缺乏对社会秩序、法律法规、他人生命的敬畏尊重。六是公共卫生信息化体系建设滞后。公共卫生工作的基础来自于“大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利用。目前,建立全民健康基础信息系统与疾控机构设置的信息系统,在基础信息收集、录入、标准使用等均分离推进,未能统筹开展,更未建成统一高效的公共卫生信息平台,做不到有效对接、互联互通,大量数据无法有效利用,无法形成及时、有效的分析结论。联防联控机制各成员单位之间信息沟通效率不高。

  建议:一是全面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完善治理体系,明确责任分工,落实部门职责,实施依法防控、科学防控、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构建多方参与、各司其职、功能互补、相互协调的治理架构。打造专业化、复合型、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队伍,显著提升疫情监测、疾病救治、物资保障、科研攻关等能力。全面提升市、区两级级疾病防控系统在公共卫生体系中的功能定位,加强应对突发传染病的日常演练。二是充分发挥公共卫生专业机构的主体作用。提升疾控机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监测、检测检验、应急处置、信息分析和科学研究能力,打造专业化、现代化的市、区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逐步实现一流硬件、一流人才、一流技术、一流能力。三是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完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指挥体制,建设公共卫生应急处置指挥中心,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加强协同联动,构建统一领导、权责匹配、权威高效的公共卫生大应急管理格局。建立一系列应急任务启动标准化流程,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和处置能力;提升应急管理相关部门治理能力特别是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整体能力和专业化程度及循证决策能力。加强各部门、各单位合成演练,熟悉组织结构与运行模式、应急资源配置机制等。建设和完善卫生应急指挥作业系统,实现突发事件卫生应急日常管理和应急指挥紧密结合。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并建立定期修订制度。落实第一时间调查核实和先期控制措施,建立疫情核实结果通报与报告同步、疫情发布与应急响应请示同步机制,对可能造成疾病蔓延和影响社会稳定的情况,按照先期处置原则边调查边控控。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在紧急状态下的远程调动、后勤保障和现场处置能力。四是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物资的战略储备制度。坚持平战结合、采储结合,健全和完善医用应急物资储备机制,科学调整储备的品类、规模、结构,建设疫苗、药品和医用防护物资等卫生应急专用物资储备库。加强实物储备并建立动态管理机制,杜绝过期浪费。五是建立基层公共卫生数据监测和应急响应机制。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制度,加快补齐社区、农村短板,建立完善应急状态下乡村和街道、公安派出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方联动机制。强化社会动员,完善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居村委会为主导,业委会、物业公司、社区党员、志愿者、居民骨干等共同参与的基层社区防控架构。六是加快建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现代化信息系统。深度融合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基础信息,运用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在常态化监测、疫情预警处置、趋势预测研判、传染源追本溯源、资源调配和防控救治方面发挥重要支撑作用。七是加大中藏医药在公共卫生科研创新研究和成果转化应用。加强中藏医药应急救治能力建设,加快中藏医药应急救治设施设备与人才、技术储备,强化中藏医药在疾病防控中的应用研究和推广,完善中西医协作机制。

  建议代表:甘雨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