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议案建议

关于加快全省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日期:2022-03-01
字体:【 打印本页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把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内容,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不断深化技能人才培育、激励、使用等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初步形成了长期规划与近期举措相结合、整体推进与特色开发相配套、领军人才与技术工人共培共进的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制度体系。全省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结合实际来看,技能人才队伍的整体规模、素质能力、结构分布、体制机制以及发展环境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是缺乏高技能人才引领。全省技能劳动者占就业人员总量的比例和技师、高级技师所占比例,与国家30%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作为培养技能人才主渠道的各类职业学校,由于培训规模小、层次低,导致技能人才培养能力严重不足。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比例更低,面临找不到、招不来、留不住的困境,且技能人才的地域、行业分布不均衡,已成为制约我省产业发展和企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瓶颈。从行业来看,全省技能人才多集中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卫生系统,农牧及工业方面较少。从区域来看,西宁、海东等地技能人才较多,其他地区相对较少。

  二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供给能力不足。人才结构与产业需求不能系统耦合,难以提供产业发展所需要的高质量培训供给。中高职教育方面,所设专业与企业市场、产业发展对接不够紧密,且办学特色不明显、专业优势不突出,校企合作处在浅层次上,深度、稳定性合作效率都不高。

  三是技能人才激励机制不完善。目前全省还未形成技能人才培养、评价、晋升、使用和待遇等方面相互配套和有效衔接的保障机制,加之当前技能人才的社会认同度和地位不高,重学历、轻技能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技能人才工作“见物不见人”的倾向依然存在,技能劳动者尚未得到社会的充分认可,导致高技能人才留不住,流失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约有50%的高技能人才流失。农民工参与技能培训的主动性不强,不少农民工仍持有“培训无用论”的想法。

  为此建议:

  一是打造高技能人才“雁阵”。实施急需紧缺技师、高级技师培养项目。编制《青海省急需紧缺职业(工种)目录》并实行动态调整,明确各职业(工种)紧缺程度和培训成本。依托企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开发高端专项职业能力项目,经审核符合我省产业发展需求的项目,并纳入全省高端专项职业能力项目目录。大力支持设立技能大师工作室,鼓励国家、省(市)级技能大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到职业技术院校兼职,促进大师工作室进校园,有条件的在职业院校设立大师工作室,释放名匠能量,发挥带动引领作用。

  二是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方式。从农民工输出地依靠民办培训机构开展引导性培训,转向依靠职业院校与企业开展“校企深度融合”的技能人才培养,壮大农民工技能人才骨干队伍。将目前以培训机构为主向依靠职业院校、依靠企业转变,构建符合农民工技能人才成长特点的培养方式。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技能提升中的引领作用,促进掌握先进技术的大企业成为创新型职业技术培训基地。

  三是进一步提高技能人才地位。研究制定提高技术工人物质待遇和社会地位的具体办法,对于在生产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技师、高级技师,在带薪学习、休假疗养、出国进修等方面,与本单位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享受同等待遇。对参加全国或地方技能大赛获得金、银、铜牌和优胜奖的选手及教练团队,在购买自用商品住房、本人及配偶和子女参保、随迁配偶就业、随迁子女入托及义务教育阶段入(转)学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将农民工中高技能人才尽快纳入各级党委、政府“人才库”,允许农民工中高技能人才尤其是“名匠”申报政府“特贴”。加强主流媒体宣传,鼓励技高多得,在全省树立起高技能人才标杆。

  建议代表:朱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