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议案建议

关于进一步加大我省红色旅游建设投入力度并切实发挥脱贫攻坚作用的建议

日期:2019-01-15
字体:【 打印本页

  众所周知,红色旅游具有不可比拟的教育宣传功能,担负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使命,革命传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红色旅游不仅是革命精神的实践之旅,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红色旅游将革命传统教育观念和旅游产业观念与时俱进的结合,既是观念的创新,也是产业的创新,是旅游产业一个非常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红色旅游是保护文化遗产的契机,是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的重要体现。红色旅游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社会效益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是一条将精神财富转化为社会财富,最终造福于社会的良性循环之路。
  《2016-2020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在全国红色旅游资源普查的基础上,深入挖掘红色内涵,对纳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的红色景区,国家层面将在资金投入、改革创新、政策扶持等方面优先安排,打造完善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体系,凸显红色旅游教育功能,切实发挥红色旅游脱贫攻坚作用。2017年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共14家成员单位联合公布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青海省在原有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海北州原子城遗址、玉树抗震救灾纪念馆等3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基础上,新增果洛州班玛县红军沟革命遗址、海东市循化县十世班禅大师故居两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近年来,青海省红色旅游稳步发展,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为根本,深入挖掘红色精神内涵,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积极打造“红色、绿色、特色”三色融合发展的旅游产业,革命历史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红色旅游线路体系基本形成,年接待人数持续增长,革命精神广泛弘扬,经济社会综合效益明显增强。但在发展红色旅游中,人们也意识到,红色旅游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参观阶段,还要搞好景区配套设施,让更多人在了解红色历史、品味红色文化、接受红色教育的同时,也有更好的旅游体验。红色旅游应整合资源、做强内容、拉长产业链条,并以此带动当地美丽乡村建设和脱贫致富,达到一举多得的目的。
  为进一步推进红色旅游向前发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红色旅游的积极性,增强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建议如下:
  一是在进一步牢固确立“突出红色,坚守红色”“注重内涵,教育为本”“统筹协调,因地制宜”“打造精品,塑造品牌”的理念下,把红色资源更好地利用好、把红色传统更好地发扬好、把红色基因更好地传承好,大力促进红色旅游创新发展,最大限度发挥红色旅游的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二是大力实施红色旅游景区整改提升工程,为游客提供现代化、便利化的旅游公共服务。深入推进红色旅游区域合作,科学而精心的设计开发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三是进一步促进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民俗文化旅游、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的深度融合发展,在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中发挥更好更大的带动作用。四是更加积极主动地支持培育红色旅游景区、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交通、演艺集团等,形成我省乃至全国知名的红色旅游龙头企业。五是加大投入力度,通过项目补贴、贷款贴息、保费补贴等支持红色旅游项目建设,保护和修缮重要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六是进一步加大投入,更好补充整理新发现的革命遗址的相关资料,推进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保护和有效传承,并推出更多研究成果。

  建议代表:李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