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人:孟海
案 由:青海省是集西部、高原、多民族、欠发达等多样特征于一身的省份,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然而,海西教育的基础还比较薄弱,长期以来教师结构性缺编现象特别突出,制约着教育的全面发展。虽然中小学教师配备根据《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通知》按师生比核定,但这种核定方法对城区规模较大的学校相对合理,对农牧区乡镇及以下规模小的小学和教学点有一定的制约。教育布局调整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缺教师的问题,但海西州农村牧区在多种教学模式共存的现实下,专任教师和后勤管理人员缺乏的问题依然存在,影响了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协调持续发展。特别是海西州作为青海省资源开发的重点地区,国家级循环经济试验区,青海省经济发展排头兵,但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地广人稀,条件艰苦,特别是农牧区各乡镇、各工矿区中小学学生人数较少,如果按当前青海省政府印发的《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标准进行测算,这些学校核定的教师人数无法满足学校所设课程的需求,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工作。格尔木市、德令哈市、乌兰县、都兰县、天峻县是蒙古族和藏族都相对集中的地区,其中格尔木市、都兰县民族中小学中既有蒙、汉双语教学,又有藏、汉双语教学,按现行的青海省中小学人事核编工作中的测算方式,核定后,部分学校教师数量不足,课程无法开齐开足,无法满足现在的教学需要。
建 议:按照《国务院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按照城市标准统一核定,其中村小学、教学点编制按照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的规定,省委省政府对这类特殊情况给予调研,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对农牧区乡镇及以下学校(含教学点)、工矿区中小学按照班师比进行核编。
关于适当增加青海省农牧区中小学教师 编制的建议
日期:2019-01-15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