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逐步完善助理全科医师培训的建议
日期:2019-01-14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本页
2016年6月2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6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印发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通知要求,到2025年,初步形成以“5+3”全科医生为主体,以“3+2”助理全科医生为补充的全科医生队伍,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全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通知指出,“3+2”是助理全科医生培训的主要模式,即完成3年医学类专业高职(专科)教育的毕业生,在培训基地接受2年助理全科医生培训。严格按照《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标准(试行)》和《中医类别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标准(试行)》开展培训。其中,临床培养基地原则上以县级综合性医院为主,中医临床培养基地原则上以县级中医院为主,充分发挥已投资建设的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作用。做好培训基地的合理规划布局,完善培训教学相关设施与条件,加强准入和运行监管,建立不合格基地的退出和问责机制,严格实行动态管理。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对象是临床医学、中医学类专业三年全日制高职(专科)毕业,拟在或已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农村基层医疗机构从事全科医疗工作的人员,包括应届毕业生以及有培训需求的往届毕业生。培训期间,学员可在带教师资指导下进行临床诊疗工作,执业注册参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关要求执行。培训结业考核合格并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执业地点限定在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等农村基层医疗机构,执业范围为全科专业。单位委派人员应当与原单位签订协议,约定培训期满后回原单位服务一定年限。我院是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助理全科医生培养基地,通过对助理全科医生的培训发现一些问题,并提出一点建议: 1、“3+2”培训内容涉及广泛,但是有些培训内容在基层社区医疗服务中较少或很少用到。建议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例如对不同地域、民族地区针对性的强化相关技能的培训,如包虫病、结核、病毒性肝病的培训等。2、基层卫生院医疗条件十分受限,个别社区及卫生院连生化检查都无法进行,因此培训中应加强学员的物理检查能力及问诊技巧等。3、结合当地医疗卫生需求,完善培训大纲,针对性地适当调整学员在各科室轮转的时间。4、在培训内容方面,应侧重加强某些技能的培训,如在急诊科轮转期间更加注重危急重症的院前急救,以确保患者在社区及卫生院转诊过程中的生命安全。5、在医患沟通技巧方面,应注意沟通的地方特色。6、部分带教师资对全科医疗的认识和理解不够深入,在教学能力和教学意识方面有待提高。建议培训基地应采取相应措施,包括如何培养带教师资的全科意识和理念,如何将专科、公共卫生等与全科医学结合起来,这些均值得考虑和重视。7、尽快完善助理全科医师师资培训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