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华 2018年1月24日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从青海省乃至全国金融实践的情况来看,十八大以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显著增强,但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我们仍面临着一些发展中的问题,除了金融机构自身需要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加快产品创新外,当前在政府层面、市场层面、企业层面也需要去破解金融资源向实体经济流动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对此,为做好新时代金融服务全省实体经济的相关工作,打通金融资源流向实体经济的通道,提出以下条三条建议:
一、破除影响金融服务效率的信息障碍。深入开展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借鉴浙江省台州市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试经验,政、银、企三方共同建立“数据库+网络”为核心的融资信息大数据平台,破解因银企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金融服务成本高、金融服务不到位、金融要素不流动等障碍。
浙江台州模式:台州市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于2014年7月29日上线运行,为金融机构提供免费信用信息查询服务。平台将分散在公安、税务、法院、国土、社保、市场监管等15个部门81个大类1100个细项的7620多万条信用信息进行归集,实现对全市52万多家市场主体的信用建档。平台设置基本信息、综合服务、评价与培育、风险预警与诊断四大系统,研发综合信息、信用立方、正负面信息、培育池、不良名录库等核心功能,深入挖掘信息价值,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评分模型,提供信用评分、风险预警等服务。平台查询已融入台州市全部银行机构、信保基金业务的风控环节,成为小微企业贷款发放的重要参考,有效解决了银企信息不对称、跨部门获取信息难问题,提高了金融服务效率,降低了金融机构运营成本,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二、破除影响金融服务质量的制度障碍。在西宁市试点建立物权交易中心,物权交易中心由政府运作,职能定位为对金融机构贷款提供抵押登记和抵押物品的集中处理。通过与房地产交易中心、工商局、专利局、林业厅、农牧厅、国土资源厅等现有登记系统联网接受各类抵押物品的统一登记,并实现数据同步联网。对尚没有明确登记机关的各类抵押物进行专门登记。对不良资产在物权交易中心进行集中交易和处置,提高处置效率。
建立物权交易中心,一是能够为贷款抵押提供更加有效的登记方式,解决每增加一种抵押标的物就要设置相应登记部门的问题,提高行政服务效率,提高金融运行效率。二是改变贷款抵押登记“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情况,能够把零散的信息进行集中,可以对企业抵押情况做到集中明晰的数据掌握和管理,在防控金融风险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三是利用物权交易中心集中发布抵押物品处置信息,发挥物权交易中心的集中撮合交易功能,能够有效提高不良资产处置效率,能够提高处置抵押资产物的透明度,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四是在试点基础上,未来还可以考虑为小额贷款公司、民间借贷提供抵押登记,从而更加规范小额贷款和民间借贷业务。
三、破除企业获得金融服务能力的自身障碍。一是进一步增强企业信用意识,构建良好的信用环境;建议由政府牵头开展小微企业信用培植工程,帮助小微企业增强信用,提升贷款获得率,在全社会形成遵守诚信的良好氛围;二是相关政府经济主管部门要主动.引导企业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建立规范透明的财务制度,积极对接银行对财务制度的要求;三是发挥政府担保基金等的功能,为融资条件差的企业提供增信;四是引导企业家树立正确的创业观、事业观,加大对骗取政府补贴、骗取银行贷款行为的打击力度。
关于打通金融资源流向实体经济通道的建议
日期:2019-01-14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