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经过近几年的医疗体制改革,群众反映的“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的问题及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疗机构门可罗雀的现象有了明显改善。但是设有儿科的县、市级医院及省妇女儿童医院平时患儿多、医师工作量大。2017年11月初至2018年1月初的“流感”流行时,各医院儿科人满为患、一床难求。县、市级医院儿科门诊一天接诊200多人 ,省妇女儿童医院平均每天接诊1000多名患儿,急诊科接诊达500多名患儿,患儿看病等待时间长达4小时。
案据:
根据2016年11月发布的《中国儿科资源状况白皮书》统计显示,我国医每千名0~14岁儿童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仅为0.55人,明显低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0.85~1.3人的水平。根据《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刚要2015--2020》要求每千名儿童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要达到0.69名的目标。2018年1月统计了开设儿科的省级三级医院(省妇女儿童医院、青大附院、省红十字医院)、市级医院(市一、二、三院)、县级医院(大通县人民医院、大通县第二人民医院、湟源县人民医院、湟中县第一人民医院、湟中县第二人民医院)10家医院儿科医生(全市及三县社会办儿童医院),我市每千名儿童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只有0.2左右,远远低于国家0.55的比例。调查了3个社区服务中心及15个乡镇卫生院,均没有儿科医生,全科医生对5岁小儿很少接诊。
一、 儿科医生少、工作量大的原因分析:
1、儿科医生有执业成本高、风险高、强度高、收入低的特点(中华医师学会儿科分会的调查佐证:儿科医生的工作量平均是非儿童医生的2.4倍,但收入只占成人科医生的76%;另外小儿为“哑科”,病情辩别难、病情变化快,易发生漏诊、误诊及意外死),故医生不愿干儿科。
2、儿科在综合性医院中处于弱势地位,一些综合性医院对儿科的发展不重视。
3、2016年1月1日起全面“二孩”政策的执行,出生新生儿增多,儿科门诊量增长了30%。
二、基层医疗机构小儿就医少的原因:
1、家长不科学的就医习惯:家庭对孩子很重视,愿在大医院等待看病,不愿去社区及基层医院为孩子治病。
2、基层卫生院没有专业儿枓医生,全科医生对儿科诊疗技术和服务能力有限。
建议:
1、在青海大学医学院开设儿科专业,并给予免费定向培养。
2、鼓励县级以上综合医院(没有儿科的开设儿科)合理设置病床数。
3、加强基层卫生院医生对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知识和危急重症患儿的识别、转诊能力的培训,提高基层医生儿科专业技术水平。实现儿童患者分级诊疗、双向转诊。
4、提高儿科诊疗费用。
5、给予优惠政策,大力支持社会办儿童医疗机构。
关于加强儿科建设的建议
日期:2019-01-11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