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接受记者采访
青海新闻网讯 在城镇化过程中,如何让农村的产业留住人,让农村的机会吸引人,让农村更有人气?在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省人大代表、互助县南门峡镇党委书记蔡秀萍接受了记者采访。她说,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稳步推进,大量的农民工进城就业、定居,致使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滞后,农村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着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大行动计划,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结合精准扶贫,抓好产业发展。蔡秀萍表示,目前,农村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等问题基本得到全面解决。但受地域条件和产业结构的限制,扶贫产业单一,同质化问题依然存在,已成为巩固提升期的一项短板。她认为,南门峡镇要按照互助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县,生态经济强县,高原旅游名县的发展定位,将依托独特的资源禀赋和气候条件,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业,无公害蔬菜种植业,生态高效养殖等高原特色产业来增加农民收入。
据了解,南门峡镇815户贫困户中除121户贫困户低保兜底,其余694户全部发展产业,其中512户发展养殖业,55户发展乡村旅游业,14户发展特色种植业。特色产业项目的实施,既使贫困户实现了稳定脱贫致富,也找到了在生态脆弱地区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科学发展之路。蔡秀萍说,今后,南门峡镇将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把产业培育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实施好南门峡生态田园风情旅游等项目,并扶持贫困群众立足自然资源条件,探索推广特色种养,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商贸流通、农产品加工等多种渠道、多样化的产业发展新途径,做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为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现在的老百姓既期盼富裕美好的生活,也追求整洁优美的生活环境。”近年来,互助县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从2016年开始,以治理农村“六乱”为抓手,全面开展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主要整治村庄中的残墙断壁,乱堆、乱放等脏乱差的现象。在南门峡镇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镇党委政府从美化、亮化、绿化入手,建立了每周五打扫卫生的长效机制,并做到了农村垃圾村收集、镇清运、县处理。通过三年集中整治,全镇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的柴草堆、垃圾堆被今日的绿树红花代替,农村处处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今后,我们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抓好村庄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和净化,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乡村风貌,打造一批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文化传承、田园风光的美丽乡村,并在更高起点上深入实施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蔡秀萍说。
蔡秀萍说,还要结合创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培养乡村振兴人才。因为贫困户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是精准脱贫的又一项短板,农村缺乏致富能人,要引领培育和造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首先要把村“两委”班子成员发展成为致富带头人。
蔡秀萍表示,南门峡镇以抓党建、促脱贫为抓手,将四名外出务工党员致富带头人引回村发展专业合作社。最为典型的是祁家庄老党支部书记李长胜回村创办了菜籽油加工专业合作社,以高于市场0.1元的价格收购贫困户的油菜籽,并带领本村的贫困户在其合作社务工,带动贫困群众脱贫。同时,该镇结合互助县当前开展的“六学六育”主题活动,与精准扶贫、高原美丽乡村、五星级文明户创建等工作,加强农村党员党性修养,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帮助村党支部更好地开展工作。下一步,该镇将通过多种渠道培养能致富的职业农民,真正使农牧民的身份变成崇高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