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重要发布 > 人大工作研究

坚持“五个必须”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

---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体会

日期:2015-08-21
字体:【 打印本页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科学分析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深刻阐释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科学内涵和民族区域自治等民族工作的重大问题,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体现了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理论观点,是指导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纲领性文献。青海是多民族、欠发达的省份,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把握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点、体现中央精神、符合青海特色的工作方法,做好民族工作,对于实现“坚持正确方向、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打造‘三区’、建设全面小康”战略任务意义重大。当前,青海正在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活动,笔者认为,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开展创建活动,要着力坚持和做好以下几点:

一、必须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重要考验。要坚持从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民族工作的特点出发,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切实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根据新的情况和经验不断完善和发展我省民族工作的政策体系。各级领导干部及广大民族工作者,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学习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加强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研究,准确把握现阶段我省民族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提高处理和解决民族问题的本领,为奋力打造“三区”、建设全面小康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许多同志认为,好像只有中国喜欢研究意识形态的问题。其实不然,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任何一个民族要团结,靠的都是统一的核心价值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我们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贯穿到现代化建设的各方面,形成各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不断巩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青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大力弘扬伟大的玉树抗震救灾精神,“五个特别”的青藏高原精神和以自信、开放、创新为主要内容的新青海精神,促进各民族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进步。

三、必须把加快发展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 加快发展始终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根本途径。党中央、国务院始终关心和支持民族地区的发展,从国家长远发展的大局出发,做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加快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民族地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极大地保障了少数民族的发展权益。但从总体上看,民族地区发展仍然相对滞后,破解民族问题,实现民族大团结大繁荣,仍需下大力气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当前,要全面落实中央扶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政策和专项规划,更加注意资金、项目的落实。要坚持把生态保护作为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民族地区发展的突出位置,按照保护优先、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统筹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促进生态保护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环境优化和民生改善同步提升,实现民族地区生态系统良性循环。要努力改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环境,完善和落实各项增收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各族群众特别是农牧民收入。要大力推进基础文化设施建设,提高精神文化产品供给能力,丰富少数民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四、必须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关系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妥善处理好民族关系的突发事件,是协调民族关系,搞好民族团结的重要环节。要进一步加大舆论教育宣传,提高人民群众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自觉性,努力形成维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的良好社会氛围。要坚持宗教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正确区分和妥善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什么问题就按什么问题处理,不能把涉及少数民族成员、群体的一般民事纠纷和刑事案件都归结为民族问题,筑起反分裂、反渗透、反破坏的钢铁长城,不断促进和巩固各民族的大团结。

五、必须广泛深入地开展民族团结的教育。要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大力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以及民族基本知识,大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不断增强各族干部群众的民族团结意识。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努力使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进机关、进企业、进村居、进家庭,不断扩大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增强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各民族干部群众懂得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团结统一是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平等、团结、互助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准则,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各民族的共同理想和历史使命,夯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思想基础。

            (作者:青海省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