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重要发布 > 人大工作研究

井冈山精神对新时期党的先进性教育的深刻启示

桑 杰

日期:2012-09-06
字体:【 打印本页

 2005年我在中央党校学习时到井冈山干部学院,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党性锻炼,这次又有机会参加第四期省部级干部党性教育专题培训班,再一次接受党性教育,收获颇丰,感受很深。李源潮同志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强调,领导干部要努力知大局、学会想长远、善于干实事,这对领导干部来说,不只是思想方法、领导艺术、工作作风问题,而且是理想信念、党性觉悟、精神境界问题,我们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做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增强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觉悟,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养成学习和研究的好习惯,弘扬真抓实干的务实作风,坚守甘于奉献的人生追求。通过学习,我对井冈山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井冈山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首创精神,体现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它对新形势下党的先进性建设具有深刻的启示。

启示之一:弘扬井冈山精神,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就要实事求是,做一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

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前期,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中存在着严重的脱离本国国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苏联经验和共产国际指示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直自觉地对这种错误倾向进行着坚决的抵制。早在1927年,毛泽东就深入农村,步行32天,进行实地调查,随后发表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高度评价了中国农民的伟大革命斗争。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的伏笔和铺垫。为了反对当时党和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毛泽东于19305月撰写了《反对本本主义》。这篇光辉的著作既是对井冈山斗争的总结,又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初步形成的显著标志,是自觉地、比较系统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中国现实问题的经典之作。毛泽东在这篇著作中从哲学的高度剖析了“唯上”、“唯书”、照搬别国经验的教条主义思想,提出马克思主义原理必须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中国人自己去寻找中国革命发展道路的命题。毛泽东鲜明地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离开实际调查,“成天地闭着眼睛在那里瞎说,这是共产党员的耻辱”。井冈山道路,是在科学的实地调查研究中诞生的;井冈山精神则是在实事求是的调查研究中孕育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党的先进性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要弘扬井冈山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深入实际,掌握实际材料;在掌握大量确凿的客观材料的基础上,运用辨证思维方法,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规律性认识,进而以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指导实践活动,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启示之二:弘扬井冈山精神,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就要与时俱进,继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井冈山精神的精髓是实事求是、敢创新路。井冈山革命斗争之所以取得胜利,关键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斗争中,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总结历史经验,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在正确反映当代世界和中国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新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和发展了我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把马克思主义推向了一个新水平。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正确揭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及所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及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从井冈山斗争到今天80多年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表明,我们党始终保持与是俱进的精神状态,开拓创新,敢走新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历史阶段探索和总结发展规律和前进道路,继承、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使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我们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继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启示之三:弘扬井冈山精神,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就要执政为民,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井冈山精神的本质是依靠群众、为了群众。当年井冈山传唱的一首山歌:“红军来到掌政权,春光日子在眼前。穷人最先得好处,人人都有土和田”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让人民群众从切身利益上感受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井冈山英烈在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过程中,自始至终把千百万人民群众组织和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发动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与人民群众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铸就了中国共产党人独特的鱼水情深的党群关系。“革命成功,尽在民众”。毛泽东、朱德制定的这条《红军第四军司令部公告》中的著名宣言,尽显唯物史观的思想精髓,是一条反映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结论。此外,宣传群众是毛泽东在192712月底为部队制定的著名的“三大任务”之一。毛泽东还十分注意军队的群众纪律问题,先后制定了“三大纪律”和“六项注意”,要求指战员自觉遵守,切实维护群众的利益。因而,在井冈山精神中,党的先进性鲜明地体现在党从根本上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对此,胡锦涛总书记深刻地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胡锦涛总书记进一步明确提出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样鲜明的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我们必须从思想上牢固确立、行动上正确贯彻我们党从井冈山斗争中发展而来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实际工作中牢记党的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启示之四:弘扬井冈山精神,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就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面临的“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刻揭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和发展手段等,集中体现了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胡锦涛同志深刻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由此可见,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期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创造性运用,是针对中国发展新阶段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新思路。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发展观同井冈山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与共产党先进性建设的根本指针和保障。

在新的历史时期,弘扬井冈山精神,是实践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与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必然要求。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科学分析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认真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深入研究和解决现代化建设的新课题,不断以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期待,奋发有为地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