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习,以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先进性的基本途径。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大历史转折关头,在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的时候,我们党总是把学习的问题突出地提到全党面前,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加快,国际形势不断变化,国内改革发展稳定和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去判断、去破解。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学习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必要、这样紧迫。
一、我们党历来重视学习、善于学习
早在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更加重视学习问题。早在1977年邓小平就强调要在党内造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空气。他认为,学习是前进的基础。此后,他多次强调要重视党员领导干部的学习,尤其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他指出:“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此外,邓小平于1991年8月突出地讲了两个“难得”,其中一个就是“人才难得”。这里,邓小平是从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高度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十一届三中会会以后的十几年,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的伟大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得益于全党的学习。
江泽民同志担任党的总书记之后,也一直强调学习。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我们党把学习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党的十六大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此后,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党员领导干部应当做到先学一步、多学一些、深学一点,在创建学习型社会中展现和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2005年初,党中央审时度势,做出了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战略部署,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制订详细的学习计划,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著作,这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一次成功实践,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产生了重大影响。
2007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的重要讲话中,又着重强调,要全面加强新形势下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在工作中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其中,第一方面就是要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到了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从战略高度提出了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决策,要求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全局出发,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会议提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更加自觉和勤奋地学习,切实提高思想理论水平,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切实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使我们党在理论上实践上永葆先进性。
二、学习型社会所倡导的理念反映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我国长期以来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文明进步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具有鲜明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加强学习,建立学习型社会契合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和根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地说,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因而,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而学习型社会理论认为,未来的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因此,把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价值取向,不仅仅把人作为“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复杂的人”,而更要把人培养成能系统思考、不断超越自我、改善心智模式、在共同愿景下全面发展的学习型的人,要着眼于人力资源的开发、综合素质的提高,强调终身学习、团队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创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良好氛围,使人在学习中不断成长、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是科学发展观实质的具体体现。
学习型社会所坚持的原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就是“五个统筹”,凸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深刻内涵。它坚持全面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社会文明建设整体推进,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坚持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平衡与和谐,致力于缩小和消除区域、城乡以及人群之间的发展差距;坚持可持续发展,妥善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增长及素质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等之间的关系,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而学习型社会坚持创新的原则,要求人们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理念,从而使人们的思想、行为能够适应形势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为推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和丰富的人力资源保障。学习型社会坚持均衡性原则,要求建立现代教育体系,在制度上保证人人享有教育、发展的权利和机会,从而促进地区、城乡以及人群之间平等、协调的发展。学习型社会坚持科学性原则,强调通过科学的学习与锻炼,提升整体文明程度,以学习文明促进可持续发展。学习型社会坚持的原则,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三、坚持“四个必须”,体现学习效果
我们党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加强学习,根本目的是要提高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本领,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提高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本领。从目前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的现状看,加强学习,要坚持“四个必须”,着力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益。
一是必须端正学习风气。学风是认识和处理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言与行关系的态度和风气。学风问题不是小问题。学风引导党风、影响政风。学风不正,危害极大。领导干部只有切实转变学风,形成学习理论、应用理论、践行理论的良好风气,才能使党的创新理论发挥巨大的实践效力;只有把学习作为责任,学而不厌、学以致用,才能正视问题、解决问题。在革命和战争的条件下,学风不正的主要表现是主观主义,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学风不正的主要表现则是形式主义:学用脱节、只说不做,表里不一、言不由衷,华而不实、夸夸其谈,等等。这种不正学风一旦蔓延开来,必然会败坏党的风气,损害党的形象,削弱党的执政能力。领导干部加强学习,首先要充分认识学风建设的重要性,端正学风,克服学习“无关紧要”、“无所谓”的思想,真正把学习作为“思想方法问题”、“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第一个重要的问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境界、一种使命,自觉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努力在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社会中走在前列,把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转化为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能力,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提供有力的作风保障。
二是必须把握学习重点。把握学习的重点是学习取得实效的重要前提。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理论学习就必须跟进一步。当前,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首先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作为中心内容。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当前,领导干部加强学习,就是要通过多种形式,深入系统地学习,准确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的实践、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本领。除了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外,领导干部还要从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强经济、科技、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不断丰富做好工作的知识武装和知识储备。
三是必须突出调查研究。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搞好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这是党中央几代领导核心赋予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的至理名言和宝贵财富。工作实践证明,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进行调查研究的条件、内容、手段、方法发生了新的变化,但调查研究在领导决策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没有改变,而且显得更为重要。做好调研工作应注重二个方面:一是宏观的调查研究。就是要紧扣科学发展的主题,结合所处区位和发展水平等特点,着重围绕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水平、着力改善民生等方面开展调研研究。二是微观的调查研究。主要是为抓好本部门的重点工作、重点工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搞好调查研究,一定要坚持求真务实。要安排足够的时间,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基层,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听真话、察实情,获得第一手的真实材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调研的真实性、可靠性,同时积累和形成深刻的感性认识。调查研究结束后,在深刻研究的基础上,要自己动手写调研报告,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建议,为决策和工作提供依据。腿勤、眼勤、口勤代替不了脑勤、手勤。这一过程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以调查转入研究,以“ 怀胎”进入“分娩”的过程,是提高分析能力,决策水平的过程,使调查研究针对性强,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调查研究,不断改进工作,提高驾驭全局工作的能力,不断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使人民群众满意。
四是必须注重学以致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巨大生命力,在于能够给实践提供科学指导,使人们在认识规律、把握规律、运用规律的基础上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学以致用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的具体体现。习近平同志近日在中央学校开学典礼讲话中强调,领导干部要通过在学校的学习,把掌握的理论转化为牢固确立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思想力量,把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转化为丰富做好领导工作的智慧和能力的储备,把党性要求转化为培养高尚品德和发扬优良作风的自觉性。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不仅要学好理论,学好知识,在勤奋好学上下功夫,更重要的是还须把它付诸实践,在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上下功夫。学以致用,首先要找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紧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把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领导工作的本领,特别是转化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转化为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能力,着力将学到的理论和知识,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实际问题。其次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工作要靠干,成绩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只有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察实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科学的理论和知识指导实践、指导工作的巨大威力才能发挥出来,达到学有所用、用有所成的较高境界。再次在学以致用中要体现与时俱进,一方面,既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点来审视自己的工作,调整自己的思路,做好发展的规划;另一方面,要根据不同的工作实际,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加以落实和运用,在落实中坚持,在运用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既坚持了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理论观点,又能从不同的情况和从不同的实际出发,创造出新的业绩,谱写出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