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初,我就果洛州整村推进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调研。为全面了解果洛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今年7月中下旬,我又赴果洛州听取了州领导关于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并深入玛沁、甘德、达日、班玛、久治县,实地察看了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情况,与县领导和有关方面负责人进行了座谈。通过调研,对果洛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果洛是我曾经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我对果洛有着深厚的感情,这次到果洛调研,看到果洛面貌一新,干部群众精神焕发,十分高兴。
“十一五”以来,果洛州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支持青海等省藏区发展的重大机遇,全力攻坚,狠抓落实,全面完成了“十一五”各项目标任务。全州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43亿元,年均增长152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724亿元,年均增长343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8472万元,年均增长380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760元,年均增长105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294元,年均增长653%。“十一五”果洛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特色经济发展迅速。畜牧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向产业化、生态化、效益化方向发展。高原特色旅游业、民族手工业、中藏药材和水能资源开发产业成为全州经济发展新的亮点。二是生态保护建设富有成效。以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为重点,累计实施退牧还草1691万亩,完成黑土滩治理159万亩,沙漠化土地防治2496万亩,湿地保护11万亩,退耕还林3万亩,荒山种草2万亩,封山育林1万亩,草场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增强。三是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一大批交通、电力、通讯、水利、生态等重点项目相继建成。州府到省会通二级公路、州府到县城通三级公路和村村通公路的目标基本实现,人畜安全饮水问题逐步得到解决,电网覆盖面不断扩大,廉租房、游牧民定居等保障性住房工程加快推进,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四是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特困人口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基本实现全覆盖,新型牧区社会养老保险试点逐步扩大,社会保障和救助水平显著提高。“两基”攻坚全面完成,卫生医疗服务水平显著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救治能力得到加强。文化艺术、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事业同步发展,为“十二五”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果洛州经济社会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从总体上看,与全省其它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而且差距还在拉大。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单一,牧业、水电、旅游等优势资源增值能力不强,尚未形成产业链条;基础设施薄弱,全州仍有8个乡镇不通油路,州县所在城镇道路、供排水、防洪等设施不完善,3个县电网未能覆盖,78万名农牧民饮水困难问题尚未解决;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两基”巩固提高难度大,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落后,专业人员缺少;改善民生难度很大,全州有62万名农牧民群众生活接近贫困线,1000余名高校毕业生就业不稳定,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尚未形成,无资金来源。“十二五”期间,果洛州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加快发展的压力与富民强州的责任同在。为此,一定要增强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以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推进果洛向全面建设小康的目标大步迈进。
一、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扶持藏区跨越式发展以及发达省市对口帮扶的历史机遇,从果洛实际出发,要把加快发展与建设生态文明,把生态保护与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持之以恒加以推进,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要把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结合起来,把解决贫困问题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解决牧民群众最直接、最紧迫、最突出的现实利益问题,使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各族群众。要把统筹发展和重点突破结合起来,加强新牧区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城乡良性互动,着力推进,重点突破,实现协调发展、共同富裕。要把强化政策支持和发挥自身潜力结合起来,把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积极探索具有果洛特点的科学发展模式。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为主要路径,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城镇化进程,更加注重发展质量,通过高起点规划、大手笔运作和大项目支撑,着力在保护生态、改善民生、强化基础、发展特色产业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新成就,全力推动果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以构建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生态屏障为目标,在巩固已有生态保护与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坚持工程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进一步组织实施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建设总体规划,继续抓好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荒漠化治理、湿地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小城镇配套等生态工程建设。立足发展生态畜牧业,实行以草定畜,实现天然草场永续利用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要以建立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为契机,按照公平、合理、普惠的原则,坚持保护和补偿同步、利用和服务并重,进一步加大工作调研和配合衔接,完善生态补偿内容和方式,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生态补偿财政资金,为生态功能区群众提高生活水平、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造条件。以解决广大牧民群众长远生计为目标,以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为抓手,将生态移民问题同新牧区建设、重大工程项目建设、脱贫致富结合起来,切实解决全州生态移民后续产业问题,促进全州生态系统良性循环,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态文明、生活宽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坚持走生态畜牧业发展道路。要坚持以草定畜、草畜平衡的原则,大力发展高原生态畜牧业,逐步提高畜牧业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实现天然草场永续利用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要组织牧民成立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牧民的组织化程度,尽快建立健全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要立足本地实际,因地制宜,以牧民最容易接受的方式,通过推行股份经营、联户经营、合作经营等形式,建立适合果洛的生态畜牧业合作组织,将分散的牧民组织起来,开展草地适度规模经营,通过合作社来优化配置畜牧业资源,形成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产业化发展的畜牧业生产新机制。要在充分利用好现有畜棚、围栏等生产设施,强化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益的同时,积极发挥政府资金的拉动作用,以合作经济组织为建设主体,围绕合作经济组织生产,加强畜用暖棚、人工种草、草原鼠虫害防治、畜禽良种推广等工作,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合作经济组织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其重要作用。要通过多种形式,切实解决好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组织有条件的牧民在原有的草场承包关系不变,以股份方式从合作经济组织取得牲畜、草场股份红利的同时,进城入镇转移就业。要根据果洛资源特点,加快畜牧业结构调整,精心组织畜牧科技研究推广工作,不断提升畜牧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提高畜产品附加值。要充分利用果洛牦牛、藏羊资源丰富的优势,全力扶持培育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具有果洛特色、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品牌,促进果洛畜牧业深入发展。
四、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民生优先,重点解决好就业、社会保障、扶贫、公共服务等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全面落实促进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做好高校毕业生、城镇新增劳动力、生态移民和农牧区富余劳动力就业工作,鼓励扶持劳动者自主创业。加大社会保障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按照统筹规划、连片开发、产业带动、综合治理、整体推进的原则,重点实施整村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培训等扶贫项目,抓好贫困地区水电路、广播电视、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牧民自我发展能力。坚持把新牧区建设与生态保护、新产业培育、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农牧民生产生活和公共设施建设及产业布局,加大新型农牧民培育力度,着力解决牧区饮水、行路、用电、住房等问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各族群众。
五、加快特色旅游业发展。依托果洛独特的高原自然生态、民族风情和民族文化等优势资源,突出特色旅游、生态旅游、探险旅游、人文旅游内涵,科学指导、整合资源,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果洛最具活力的新支柱产业。要通过招商引资、民间投资、信用融资、社会筹资等方式,加大投入,加快黄河源头、年保玉则、阿尼玛卿雪山、玛可河林区等重点景区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景区、景点文化内涵。要积极做好年保玉则国家地质公园建设项目和世界地质公园申报工作,做好阿尼玛卿国家地质公园的申报工作,充分挖掘民族宗教文化资源,着力建设格萨尔旅游文化长廊和红色旅游景区景点,打造文化旅游品牌。要从果洛旅游最短腿的“吃、住、行、娱、游、购”等问题入手,加大旅游景区景点建设力度,完善配套设施,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加大与周边地区的横向联系和合作开发,抓紧改造阿尼玛卿雪山、牛头碑等旅游公路,提升旅游景点公路通达率、等级率和覆盖率,全力助推旅游资源开发,拉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
关于果洛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桑杰(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日期:2011-11-04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