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至18日,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在西宁隆重举行。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强卫在参加部分团组审议时强调,今年我们提出的“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方针,既贯彻了中央精神,又突出了青海特色。骆惠宁省长的报告,文风朴实,亲民爱民,完全符合中央和省委精神,切合青海实际,既是向全省人民的工作汇报,也是今年工作的动员令,我完全赞同。希望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以优异成绩向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献礼。
在参加西宁代表团大通组审议时,强卫书记仔细听取代表们的发言,认真记录要点,不时询问了解有关情况,和大家就报告的特点、亮点进行深入讨论。强卫书记说,总的感觉是去年青海的发展鼓舞人心,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再创历史新高,尤其是GDP连续11年保持在两位数以上的增速,城镇居民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和GDP同步增长,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改善融资环境,强化固定资产投资,稳定物价水平,总财力越过千亿,这应该说是一个青海标志性、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阶段、新高度。省委、省政府坚持以辛苦指数换取人民幸福指数的一贯要求,全面完成了去年承诺的十件大事,体现了把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作为最大追求。
强卫书记说,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西宁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省委提出的“做强西宁,服务全省”的总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带头推进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胜利完成了“十一五”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有四点突出感受:一是实力更强了。地区生产总值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经济总量占全省总量的一半,固定资产投资及财政收入均占全省三分之一。尤为可喜的是,“一区多园”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形成规模,西宁在全省的首位度进一步提升,城市自我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服务全省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二是城市变靓了。这些年,西宁坚持扩市提位,治山、治水、治污、治气、治堵并重,多项创建活动并举,城乡一体化加快发展。目前,西宁正在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西宁正朝着生活之城和幸福之城的目标大步前进。三是生活水平提高了。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社会保障普遍覆盖,住房保障全面推进,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均衡发展,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得到落实,社会秩序和公共环境进一步优化,社会管理及其创新走在前列,保持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四是干劲更足了。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等活动,深入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基层基础更加牢固。工作中坚持把自信开放创新的青海意识和“包容诚信、务实创新”的西宁精神,转化为加快发展、干事创业的不竭动力,干部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形成了党政齐心、班子同心、干部尽心、民众合心的生动局面,推动西宁更加自信、更加开放地走在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前列。
强卫书记指出,省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体会议,有一个重要的新判断,就是当前我省已经进入了“加快发展还要加快转型”的新阶段;有一个重要的新要求,就是全省一定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新判断、新要求符合青海发展实际,也符合西宁的发展实际。西宁作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信息中心,城市首位度高,示范带动作用强,理应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走在全省前列,成为全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排头兵。之所以这样定位,主要是因为综合考虑,西宁既有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也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利条件。一方面,西宁不断加大的资源环境人口压力与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西宁破解发展难题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西宁是全省产业基础最好、人才资源最为丰富、科技创新能力最强、区位优势突出的重点精华发展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西宁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必由之路。对西宁而言,就是要紧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努力在优化调整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上实现“三个新突破”。
第一,要加快优化需求结构,努力在推进投资与消费协同拉动上实现新突破。调整优化投资、消费需求结构,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决定性意义。西宁是全省商业中心,消费独占鳌头。2011年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72亿元,占全省比重的66.98%。消费对西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39%左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9个百分点,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空间巨大。所以,西宁在增投资、扩总量的同时,扩消费、惠民生、促增长就显得更为重要。要积极寻找扩大投资与消费的结合点,以投资带消费、以消费促投资,在加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和重大产出性项目建设的同时,注重对改善农业区生产生活条件的投入,注重对教育和公共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注重对城乡居民住房和改善人居环境的投入,以投资结构的优化转方式促消费促发展。要把扩大消费与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结合起来,与发展服务业、改善民生结合起来,抓住城乡居民消费转型升级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完善鼓励消费的政策,改善消费环境,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特别要更加突出发挥旅游业对带动消费、扩大内需的积极作用,推动消费与投资的协调发展。西宁还要深入实施开放融入战略,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扩大出口总量,加快开放型经济转型提升。
第二,要加快优化产业结构,努力在促进产业协调发展上实现新突破。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和主要内容,对推动经济从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集约型增长、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省委十一次全会上提出,要针对全省产业发展对资源能源消耗依赖度大的实际,着力推动资源能源消耗型产业结构向特色优势型、循环经济型、创新驱动型和园区带动型“四个方向”加快转变,这为西宁产业结构调整指明了方向。要紧紧围绕这“四个方向”,以国家循环经济试验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服务业试点城市建设为载体,充分发挥西宁的人才、技术和区位优势,以园区发展促进产业集聚、集约、集群发展,形成具有西宁特点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把西宁建设成为全国有影响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全省现代农业的引领示范区,文化产业、旅游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中心,园区经济、循环经济、低碳发展、绿色产业的先行区,促进和带动全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第三,要加快优化区域结构,努力在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实践证明,城市化是优化区域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近年来,西宁在统筹城乡发展上取得重大成效。目前,西宁市城市化率已经达到63.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19个百分点。要继续坚持和发展西宁统筹城乡的好作法、好经验,以东部城市群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凸现西宁在全省“四区两带一线”区域发展总体格局的地位,增强龙头带动作用和集聚辐射能力。要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形成城乡规划、资源配置、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保障和社会管理一体化的新格局和城乡互促互动的新机制,力争在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社会管理创新、城乡一体化发展上走在全省前列,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成果惠及人民。要进一步增强城市活力,以发展壮大城郊经济、县域经济为重点,着力打破市内四区三县之间资源和要素流动的各种障碍,充分调动县域发展的积极性,推动区域内经济形成城乡结合、优势互补、一体化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
在参加海西代表团审议时,强卫书记说,海西州在青海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希望全州干部群众继续努力,在新的一年里,努力使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不辜负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的期望。一要把园区做实。希望海西州建设试验区的速度要更快、效果要更好。要按照“顶层设计、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加快发展”的要求,深刻分析研究资源禀赋特点,完善园区规划,合理布局产业,形成有利于循环的产业链条。要优化产业结构,紧紧围绕推动资源能源消耗型产业结构向特色优势型、循环经济型、创新驱动型和园区带动型的方向发展。二要把农业做大。引导农民转变思想观念,加快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设施农业。要注重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参与现代农业生产,不断提升农业效益和发展水平。三要把新村做美。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切实改变农民的精神面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参加果洛代表团审议时,强卫书记说,果洛州要继续加强和改进基层基础工作,努力提高各级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基层基础工作怎么样,直接关系到各项政策措施能不能切实落到基层群众中,能不能取得成效。果洛条件艰苦、基础薄弱,工作开展的难度大、困难多,更要把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增强广大基层干部的责任感,着力提高能力和水平,推动各项工作深入开展。近年来,随着国家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果洛州的项目也越来越多。如何办实、办好项目工作对各级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注重引进先进技术和组织形式,实干巧干,充分发挥项目建设的作用和效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通过企业与地方共建,形成利益共同体,推动经济发展,拓宽就业渠道,大力加强就业技能培训,不断增加群众收入。广大干部要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为果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业绩。
1月15日,强卫书记参加了海南代表团的审议。强卫书记说,海南州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的一年里,要紧紧抓住机遇,凝心聚力,乘势而上,力争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取得更大成绩。重点要在三个方面有新作为:一是要在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上有新作为。海南发展生态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要认真总结已经探索出来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推进草场流转,走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之路,推动、完善和加强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科学制定县、乡、村生态畜牧业实施规划,明确每个县、乡、村在生态畜牧业发展中的定位,合理布局,分步实施,推动“十二五”期间生态畜牧业建设迈上一个大台阶。二是要在发展地方特色旅游业上有新作为。要跳出贵德、跳出海南抓旅游,依托旅游资源优势,加强宣传推介,建立贵德—坎布拉精品旅游线路,打造重要旅游景点,大大提升贵德旅游集散地、目的地、度假区的综合服务功能。要进一步完善以贵德各旅游景点为主的配套设施建设,切实改善旅游硬件设施条件,真正发挥贵德旅游的示范带动作用。三是要在加快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上有新作为。围绕海南生态畜牧业、高原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培育发展加工业,加快推进产业园区建设,着力在挖潜力增效益上做文章下功夫,形成一、二、三产业协调推进的产业体系。希望海南各级党政组织和各族干部群众在新的一年乃至“十二五”期间,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勤奋工作,真抓实干,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月16日,强卫书记参加了玉树代表团的审议。代表们畅所欲言,积极评价了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的工作,回顾了玉树灾后重建一年来的进展和成绩,深情感怀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全国人民对玉树重建的关心支持。在听取大家的发言后,强卫书记说,玉树灾后重建是全省上下的重要工作。我们经过了抢险救灾艰苦卓绝考验,又经过一年半顽强拼搏,灾后重建取得了巨大成绩。玉树各级干部始终坚守一线,冲锋陷阵,付出了艰辛努力,流下了辛勤汗水。今年是玉树灾后重建的决战之年。能否顺利完成玉树灾后重建任务,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玉树的目标,关键在今年。当前,灾后重建的任务仍然繁重,难度也很大,要继续努力,扎实深入地推进各项工作,确保基本完成恢复重建主要任务,以社会主义新玉树崭新面貌向党的十八大献礼。
一要扎实做好去冬今春的各项工作,切实完成工作要求和目标。去冬今春的各项准备工作关系到今年灾后重建能否顺利开工,关系到能否最终顺利实现决战之年的目标任务。必须要下定决心,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特别是要积极做好群众工作,保证拆迁征地等任务顺利完成。 二要加快推进重建进展,狠抓项目建设。今年重建,除了农牧民住房建设外,还有医院、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等大的项目,必须协调好各方力量。“苦干三年,跨越二十年”的目标要求是全方位的,要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要把房子盖好、盖结实,更要健全设施、完善功能。同时,要提前考虑各项设施建成后的运行管理,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积极做好人才引进和培训工作,不仅要建好,更要运行管理好城市,努力提升城市发展层次和水平。三要及早谋划产业发展。建设新玉树,不仅城市要漂亮,更重要是产业上档次、上水平。要抓住机遇,围绕商贸、旅游发展,大力招商引资,引进有实力、有水平、有创新潜力的企业,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真正把玉树建成青藏高原旅游、商贸中心城市。四要协同推进精神家园建设。在建设物质家园的同时,加快精神家园建设,进一步巩固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从抢险救灾到灾后重建,玉树广大干部群众大力弘扬“大爱同心、坚韧不拔、挑战极限、感恩奋进”的玉树抗震救灾精神,顽强拼搏、努力奋斗,吃苦在先、冲锋在前,展现了玉树人良好的精神状态。同时,深入开展感恩教育,让玉树抗震救灾精神深入人心,为建设新玉树精神家园奠定基础。
总之,当新玉树建成后,我们不仅要让人们看到一个涅槃重生的新城市,更要让人们感受到这个城市新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精神和力量,感受到老百姓的感恩之心、干部自信开放创新的意识,为玉树地区和谐稳定和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强卫在参加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分组审议时强调
日期:2012-03-06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