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长在抗震救灾的日子里

日期:2010-06-17
字体:【 打印本页

        “废墟下只要还有一个人,就要抢救到底”
        14日下午13时30分,骆惠宁省长乘飞机飞赴玉树灾区。15时20分,飞机抵达,骆省长随即乘车前往受灾最严重的结古地区。一进入结古镇西杭村,骆惠宁立即深入到西杭村的受灾群众当中,面对被地震损毁得满目疮痍的民房和遇难的乡亲,骆惠宁禁不住流下了泪水:“乡亲们受苦了,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我的心情和大家一样难过。”
        当看到西杭村的一处钢筋混凝土楼房的废墟上,一队身着醒目工装的工人们正在用小型起重机抢救两名被水泥横梁压住双腿的湖北籍农民工时,骆惠宁立即赶上前去,给大家加油鼓劲,指挥救援。
        主持召开完抗震救灾指挥部第一次会议,作出划分责任区,分片负责抗震救灾工作的决定后,骆惠宁又匆忙赶往西杭村的那个施救地点,了解被困群众是否得救。当他得知两人已顺利获救,十分高兴,并鼓励成功救人达13名的正平公司义务救援队和在场的武警官兵,再接再厉,科学施救,“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全部力量救人,废墟下只要还有一个人,就要抢救到底。”
        在倒塌的房屋前,在施救现场,骆惠宁踩着废墟,仔细查看,向正在抢救的干部群众和武警官兵询问“情况怎么样?”“废墟底下埋了多少人?”“有生命迹象吗?”“已救出的有多少?”他要求大家尽全力把每个角落都探查清楚,救灾工作要有序、有力、协同指挥。
        4月14日夜晚,强卫、骆惠宁陪同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看望慰问受灾群众。
        当日午夜,骆惠宁在参加了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会议后,又前往玉树职业学校救灾现场,指挥救援被埋的学生。在现场,他与消防官兵一直奋战到15日凌晨。夜色下,省长拖着劳累的身体回到指挥部,天未亮,他又投入到抗震救灾指挥工作中。
        4月15日傍晚,强卫、骆惠宁陪同温家宝总理在玉树地震灾区看望慰问灾区群众。
        4月16日上午,强卫、骆惠宁陪同温家宝总理继续在玉树地震灾区考察,深入受灾严重的学校、孤儿院、寺庙,到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看望慰问各族群众。
        “坚持救人第一,落实攻坚措施。”在4月16日下午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召开的会议上,骆惠宁省长强调,要继续安排好对重伤员的救治,并迅速通过空陆两路,把重伤员转移到外地治疗。要立即组织卫生小分队深入群众安置点,巡回开展伤病医治和卫生防疫。
        4月17日,在结古镇。“一二三!加油!”十多名武警战士在一堆民房废墟上合力搬动一块水泥预制板。骆惠宁对武警战士说,现在,抢险救灾仍处在最紧要、最关键时刻,大家要发扬光荣传统,再接再厉,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做人民的忠诚卫士。
        18日中午,胡锦涛总书记到玉树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强卫、骆惠宁陪同。
        “全力搜救被困人员。”4月18日晚,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召开会议,骆惠宁指出,地震发生即将进入第六天,抢救生命已到了冲刺阶段,各片区在强化搜救过程中,要对搜救范围进行网格化管理,做到不漏一处,教育部门要强化对失踪学生、老师的查找。
        骆省长还就进一步努力救治受伤人员,通过各医疗单位对仍在玉树的受伤人员登记造册,对留当地治疗和需转外地治疗的分别作出了安排。14日下午和傍晚,他先后赶往州武警支队、州医院、州体育场、扎西科赛马场等伤员安置点,仔细了解伤员救治情况,不时叮嘱在场的救援指挥人员和医疗人员,一定要全力救治伤员。
        截至16日17时,地震造成的1179名危重伤员全部被转运到外地治疗。

        “一定要把所有受灾群众安置好”
       
灾区百姓的安危冷暖十分让省长揪心。
        “抓紧向灾区运送食品、饮用水、药品和帐篷以及防寒衣被,要确保灾区群众有饭吃、有干净水喝、有临时住所、有御寒衣被。”
        “15日就要保证空陆两个渠道调运食品,15日晚就要保证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棉衣穿、有帐篷住。”
        ……
        4月14日,骆惠宁省长一天之内,两次作出有关安置好受灾群众生活的指示。
        “要抓好救灾物资有序发放,要抓紧制定兑现国家救助政策的实施办法。”16日下午,在省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召开的会议上,骆惠宁强调。
        在灾区的前6天里,骆惠宁在亲自指挥生命搜救、抗震抢险的同时,时刻惦记着群众的衣食冷暖和受伤群众的医疗救治情况。
        “领到食品了吗,喝到干净水了吗?”在60岁的牧民多吉的帐篷里,骆惠宁拉着他的手,关切地询问。当得知多吉家食品不成问题,但饮用水仍缺时,骆惠宁说,我们会很快送干净的水来,骆惠宁让身边工作人员把汽车里的几瓶矿泉水,全部送给多吉家。骆惠宁蹲在地上,给多吉80岁高龄、在地震中伤了腿的老母亲一口一口地喂水。多吉一家人都流出了感动的泪水。
        “赶快调一些牛羊肉熟食品到灾区,一定要让灾区受伤人员的营养跟得上。”这番急切关怀的话语,是骆惠宁对省商务厅的明确要求。
        4月20日,专程从玉树赶回西宁的骆惠宁省长,主持召开了省委省政府玉树地震灾后重建工作第一次会议。会上,在听取省商务厅汇报时,骆惠宁十分关切地询问了向灾区调运牛羊肉熟食品的情况。“现在继续往灾区调配食品,要在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的前提下,尽可能考虑到当地老百姓的饮食习惯,尽最大可能调配一些他们日常生活中习惯吃的食品。”骆惠宁的话语中透着对灾区少数民族群众家人般的亲切关怀。说完这番话,骆惠宁还当场让商务厅领导立下了“军令状”,要保证在21日将首批牛羊肉熟食品运抵灾区。
        4月21日,第一批约四吨牛羊肉熟食运至玉树灾区。
        “军令状”的背后是省长浓浓的爱民深情。
        4月23日清晨,在紧急部署完省政府有关工作后,骆惠宁省长又迅速奔向玉树。
        4月25日,在加吉村村党支部的帐篷里,骆惠宁在和加吉村的部分群众座谈时,告诉群众代表,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玉树,这为我们明确了灾后重建的方向。为了搞好灾后重建,受灾群众的安置要从临时安置向过渡安置转变,以便于组织重建工程。骆惠宁说,将来的玉树不仅要有漂亮的房子,而且还要建设功能齐全的公共服务设施,今年内就要优先建设群众住房和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听到这里,在场的群众激动地说:“感谢党,感谢政府。”

        “全力恢复受损的基础设施”
        “全力组织恢复受损的基础设施,特别要抓紧通电、通路、通水,保证通讯畅通,保证重要基础设施和水库大坝、公路涵洞的安全。”这番话是14日在飞往玉树的飞机上,骆惠宁听取有关部门和部队的汇报时说的。
        玉树地震灾情发生后,交通受阻、电力出现故障、通讯中断……灾区群众的生命安全系于一线。
        4月14日下午,就落实回良玉副总理在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第一次会议上的指示精神,骆惠宁指出要集中控制油料,要迅速征调水利、电力、通讯、公路抢修力量,保证通水、通电、通讯、通路。
        按照省政府的部署,4月16日,省财政厅紧急下拨3000万元,专项用于玉树地震灾区水、电、路、通讯设施的抢修,以保证抗震救灾工作顺利开展。
        4月15日,中国电信全面恢复灾区通讯;
        4月16日,通往玉树的道路基本畅通;
        4月17日,震后第一辆班车从结古出发;灾区应急供电任务全面完成,格萨尔广场的灯亮了;
        4月18日,灾区通讯全面恢复;
        4月23日,灾区第一口水井出水……
        4月24日,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召开会议安排部署新一阶段抗震救灾工作。会上,骆惠宁强调,要积极为灾后重建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撑。抓紧各项基础设施的抢修和恢复工作,启动灾后重建所需大宗建材的政府采购,启动玉树散装水泥集散中心、西宁铁路北货运中心、海晏铁路货物应急集散中心等工程,打好时间差。
        在此次抗震救灾中,交通、电力、水利、通讯等为抗震救灾提供了有力支撑。4月25日,在青海水电集团玉树电力公司当代水电调度中心,骆惠宁详细了解了电力恢复情况,并与电力部门同志一起讨论如何保障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的用电问题。在玉树电信分公司,骆惠宁详细了解了通讯安全情况,并希望电信工作者再接再厉,保障通讯畅通,为灾后重建再立新功。

        “让学生尽快复课,是当前突出的民生”
       
让灾区学生尽快复课,是骆省长十分牵挂的事情。他说,让学生尽快复课,是当前突出的民生。
        玉树州第一民族中学有八百多名学生,地震发生后,这所学校里一栋已封闭的危楼倒塌,但近年实施“两基”工程中新建的两栋教学楼顶住了地震,楼内学生全部安然无恙。
        4月17日上午,骆惠宁在学校操场临时为留校学生们搭建的帐篷前,与十多名师生亲切交谈。他从四年级女生才拉手中接过语文书,勉励大家要学好双语,成长为新玉树的栋梁。他说,指挥部将调运500顶用来上课的大帐篷,并配发黑板、板凳、写字板,调集课本、作业本及其他学习用品,力争从18日起第一所学校复课,“五一”前后各校开始逐步复课。将来还要通过灾后重建,让玉树的所有学生在更安全、更好的环境中学习生活。听到这里,在场师生发出了由衷的欢呼声。4月18日,玉树孤儿学校率先复课。
        4月25日下午,玉树藏族自治州职业技术学校的305名学生起程,前往我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西宁等地的职校就读。骆惠宁为师生送行。骆惠宁说,玉树地震发生后的第4天,我们就实现了第一所学校的部分年级复课。当前,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推动学校由部分复课转向全面复课,我相信离这一天不远了。这里我特别想说的是,在大地震后,我们能迅速复课,这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得益于解放军、武警官兵的奋力救援,也得益于兄弟省区无私的支援。希望同学们不要忘记这一切,刻苦学习,健康成长,早日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玉树的栋梁之才,我相信同学们在未来的生活中一定大有作为,祝同学和老师们一路平安。

        “超前谋划,及时启动灾后重建”
       
4月15日,骆惠宁在玉树灾区给在西宁组织后方供应的徐福顺常务副省长打电话,要求立即派人前往汶川,学习灾后重建经验。地震后的第二天,重建工作已开始谋划。
        4月20日,在省委、省政府召开的玉树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工作会议上,骆惠宁指出,做好灾后重建工作,直接关系到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青海藏区的跨越发展。我们要尽快在废墟上帮助灾区群众重建美好家园。
        4月21日,在西宁举行的青海各族群众深切哀悼玉树地震遇难同胞的大会上,骆惠宁说:“我们悯人,但绝不悲天。我们一定能够重建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主义新玉树!”
        4月22日,青海省玉树抗震救灾指挥部发出通知,要求全省上下厉行节约、压缩经费支出,全力以赴支持玉树做好抗震救灾有关工作。
        4月23日晚,骆惠宁省长向回良玉副总理汇报了关于玉树灾区重建若干重大和紧迫问题的考虑与建议。
        4月24日夜,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再次召开会议,省长骆惠宁就贯彻落实回良玉副总理讲话精神及强书记的要求,对做好当前灾后重建工作作了具体部署。骆惠宁说,抗震救灾已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要立即健全灾后重建工作的组织机构,形成统一、便捷、高效的灾后重建工作机制。要抓紧做好灾后重建工作的几项基础工作:一是尽快核准重要的基本数据,按时形成灾害损失评估报告;二是尽快完成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评价,按时形成灾后重建选址报告;三是抓紧提出受灾群众由临时性安置向过渡性安置转变的方案。
        4月25日,继续在玉树灾区指挥抗震救灾工作的骆惠宁先后到驻玉树灾区的武警部队和电力、电信部门以及移民社区、建设工地、金融和商业网点进行慰问和检查,强调要抓紧推进灾后重建基础工作。
        4月25日,地震发生已经过去12天了,在结古镇,农业银行临时营业网点的柜台上,几台点钞机高速运转,街道两边,各类帐篷市场纷纷开业。看到市场呈现快速恢复的景象,骆惠宁指出,灾后重建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进一步全面恢复秩序,包括金融、商业、邮政等网点的恢复营业。当前要加速商业网点向周边受灾乡镇、村社延伸,实现全覆盖,进一步保障群众生活,稳定人心。
        4月26日,强书记、骆省长在玉树陪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了解抗震救灾进展情况,指导抗震救灾工作。

        “‘十二字’理念统揽抗震救灾”
       
玉树地震的当天,骆惠宁在灾区现场召开第一次指挥部会议,强调灾区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把干部组织起来,克服一切困难,全力救人,全力救灾。
        这天上午,省委省政府在西宁紧急召开会议,成立省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强书记发布了号令,骆省长宣布启动一级应急响应。
        自这一刻起,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指挥部成为青海抗震救灾前方司令部,一道道决定指令从这里迅速发往灾区、全省,一条条信息一刻不停地向这里汇聚,千头万绪的工作有了轻重缓急和全面安排,杂乱纷呈的信息变作一条条应对举措……
        14日深夜,在指挥部会议上,骆惠宁指出,我们要认真贯彻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指示,科学、依法、统一、有序、有力、有效地组织领导抗震救灾。在这一理念下,抗震救灾工作全面展开;在这一理念下,每个部门迅速行动,任务清楚,责任明确,协调有力;在这一理念下,前方后方紧急动员,有效配合,互相联动,全力以赴;在这一理念下,全省上下万众一心,各界众志成城,形成并肩携手、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
        这一理念的动力,就是“一切为了玉树灾区”“一切为了人民”。
        这一理念的内核,就是靠前指挥、科学指挥、前瞻指挥。
        自此,人们看到了指挥部彻夜的灯光,看到了强卫书记和骆惠宁省长在灾区一线不知疲倦的身影。
        自此,人们更看到了一种精神和希望,在感知着那份温暖和感动的同时,更深切地体会到了一种信心和力量。
        骆惠宁多次指出,“科学、依法、统一、有序、有力、有效”这十二字是组织领导抗震救灾工作的基本原则,我们要以此来统揽抗震救灾工作。
        4月14日,骆惠宁在灾区指导救援工作时说,立即组织解放军、武警部队、民兵预备役、医疗卫生、专业救援队尽快赶赴灾区。特别是专业救援队、医疗队要立即赶赴灾区。4月14日13时,我省已派出由解放军、武警、医护人员等相关人员组成的五千余人的救护队伍奔赴灾区。
        骆惠宁一边在灾区现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一边还在紧张地安排工作。他强调,要把抗震救灾工作抓紧、抓实、抓好。我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的8个小组要与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的8个小组对接,进一步明确各小组负责人,部队和武警负责同志根据工作需要分散到各个小组,形成合力,全力抗灾。要将受灾地区分为19个片区进行分组,明确责任,连夜开展工作。各组负责人要立即召开小组会议,进一步明确小组工作职责,提出下一步的工作计划。部队和武警官兵在服务面上保证全覆盖,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省抗震救灾西宁指挥部积极协调在全省各地区各部门通力合作,全力做好抢险支援队伍生活保障和救灾款物的接收、调运和发放工作,各副省长全力以赴,使省会西宁成为抗震救灾的坚强后盾。
        4月18日,骆惠宁在玉树灾区安排部署工作时强调,信息要公开、公正、透明,迅速开展对救灾物资款项的“审计工作”。
        骆惠宁在省垣各界悼念玉树遇难同胞大会上动情地说,这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极其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不畏余震频繁、高原缺氧,亲赴地震灾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指导抗震救灾工作。省委、省政府快速反应、迅速行动,第一时间成立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和指挥部,第一时间组织力量赶赴灾区开展救助。我们坚守人民利益至上的信念,全力抢夺生命、救治伤员,安排受灾群众生活,恢复社会秩序,整个抗震救灾工作正在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
        ……
        4月27日,玉树地震第14天。在这14天里,玉树展现了一幅人与自然抗争的壮丽画卷;在这14天里,高原大地上演着一幕幕感天动地的时代活剧;在这14天里,人们看到了省委书记和省长始终奋战在救灾一线,始终与人民在一起。
        目前,玉树抗震救灾工作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进一步安置好群众生活,维护好社会秩序,启动灾后重建被摆到了更突出的位置。正如骆惠宁省长所说,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还有更大量的工作要做。前一阶段的工作可以说是非常艰难,下一阶段的任务则非常艰巨。
        新的使命,新的征程。为了孩子天真的笑容,为了老人安详的眼神,为了那片废墟尽早焕发和谐美好的新姿,还未来得及喘口气,还未拍净身上的尘埃,又得赶赴玉树前线。
        抗震救灾工作仍在紧张进行……
 

(原载《西海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