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设立于1979年8月。伴随着全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人大工作的发展,办公厅已走过了30年历程。办公厅设立的30年,是为人大常委会工作提供服务和保障,不断探索创新的30年。在30年的实践中,办公厅紧紧围绕省人大常委会的中心工作,积极履行参与政务、管理事务、综合服务职能,充分发挥承上启下、协调左右和参谋助手作用,组织职能不断完善,自身建设大大加强,为推进常委会的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积累了丰富经验。在纪念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30周年之际,总结办公厅设立以来的成绩和经验,继承和发扬优良作风,进一步抓住机遇,科学发展,努力推动办公厅工作上台阶、上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办公厅设立以来的发展历程
1、1979年8月,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决定设立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同年9月办公厅成立。1981年3月,经省委常委会讨论,同意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增设民族、经济、教科3个组(均为处级机构),同时下设秘书处、行政处。1982年1月,经省编委批准,将民族、经济、教科3个组改为办公室,仍为县级机构,并隶属省人大常委会直接领导。
1979年9月,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设办公厅主任职务1名,副主任职务若干名。从2003年十届省人大常委会开始,办公厅设主任职务1名,并由常委会秘书长兼任,不再设办公厅副主任职务,另设常委会副秘书长若干名,并履行办公厅副主任职权。
1979年至2009年办公厅设立的30年间,经过对办公厅内设机构的不断调整、充实和完善,至2009年7月,常委会办公厅下设研究室、秘书处、人事处,行政处(下设接待处、财务处、保卫处、车队)、信访处、机关党委(含机关纪委)、新闻宣传处、青海全国人大代表联络处8个行政处室和老干部服务所、信息中心、《青海人大》编辑部、机关后勤服务中心4个事业单位,均为处级机构。常委会机关共有厅级机构7个,24个处室。
1979年10月,省人大常委会办事机构行政编制核定为60人。经过多年来的不断调整和充实,人员编制也相应得到扩充。截至2009年6月,省人大常委会机关总编制增加到了198名(行政编制123名,事业编制75名),其中办公厅117名(行政42名,事业75名)。全机关共有人员281名,其中行政112名,事业74名,离退休干部职工95名。
2、随着办公厅机构设置的不断充实,机关办公条件的不断改善和工作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常委会办公厅的工作职能和职责也相应得以细化和完善。主要有:(1)承办省人代会、常委会会议、主任会议以及常委会召开的其他会议组织筹备工作,协助专门委员会(工委)做好有关会议的服务工作。(2)草拟或组织起草常委会综合性文件及其他有关文件。(3)受主任会议委托,拟定有关议案草案、办理人事任免事宜。(4)为我省全国人大代表和省人大代表服务,组织安排有关活动,承办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受理和接待人民群众来信来访。(5)承办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的日常工作。(6)对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情况进行调研,开展理论研究,提出工作建议,负责常委会各项工作的督促检查和落实;承办人大制度与人大工作宣传事宜。(7)负责机关的思想、组织、人事管理、工青妇和安全保卫工作;负责对机关离退休干部、职工的管理和服务工作。(8)负责机关的文书处理、档案管理和保密、文印、办公自动化及信息化建设工作;编印省人代会及其常委会的有关刊物。(9)负责机关的行政事务、财务管理、车辆调度、接待和基建,承办机关后勤保障服务工作。(10)承办常委会和主任会议交办的其他事项。
办公厅职能作用的发挥
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设立30年来,按照职责和常委会的工作中心,充分发挥协调、服务、保障的枢纽作用,坚持高度重视机关党的建设,努力加强政治思想、组织制度和作风建设,着眼于提高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认真履行各项职责。
1、坚持加强党的建设。为了加强党组织在机关的领导,使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能够及时全面得到贯彻落实,设立机关党组一个,机关党委一个,发展至今成立党支部14个,党员222名。明确了各级党组织的工作职责,使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广大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政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了高度一致,坚持把各项工作置于常委会党组和机关党组领导之下,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一是坚持突出发展这个主题。紧紧围绕省人大常委会中心工作,注重找准发挥职能的重点,抓住结合协调服务的关键环节,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二是坚持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人大常委会是集体行使职权,人代会、常委会、主任会议是人大依法行使职权和民主决策的基本形式。为人大“三会”服务是办公厅工作的首要职责。因此,在会务工作坚持做到了会务筹备细致,不能有半点疏漏;会中服务严谨,坚持科学、精心地安排好会议日程和审议文件,始终做到会务工作有条不紊地依法进行;起草文件要规范;会后工作落实,坚持认真做好会议的审定,审议意见的拟办,会议公告的发布,决定决议的落实等后续工作,确保会议精神落到实处。
2、坚持加强制度建设。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设立30年间,通过不断探索、完善,已建立了一整套的机关工作制度,涵盖了工作职责、会议制度和工作制度三大部分,涉及立法、监督、学习宣传、文秘档案、后勤管理、信访、网络管理、人事管理等八个方面100余项制度,其中涉及常委会办公厅机关的就达60余项。这些制度的制定完善,为整个常委会办公厅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奠定了基础。
3、坚持提升后勤保障能力。后勤保障工作是常委会办公厅机关的重要职能,是保证常委会机关各项工作正常运行的基础。常委会办公厅设立30年来的工作实践证明,做好后勤保障:一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制度来保证各项后勤工作的到位。二要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坚持不懈地抓预防为主的安全措施到位,确保机关工作正常运行和干部职工人身、国家财产的安全。三要确立服务意识,勤勤恳恳地干好每一项后勤服务工作。四要突出重点,保运行,明确关键部位及重点工作,给予重点支持和重点保障。
办公厅今后的努力方向
经过30年的发展历程,常委会办公厅各项事业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办公厅要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进一步拓宽思路、健全制度、完善机制、改进工作、提高水平,坚持发扬优良作风,不断推动科学发展,努力推动办公厅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保证各项工作依法有序开展的根本。只有始终遵循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原则,始终保持严格的政治纪律和工作纪律,做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才能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通过人大法定程序把党的主张转化为人民意愿,使省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得以全面贯彻落实,才能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人大机关履职的全过程,落实到办公厅工作的各个方面。所以,要不断增强坚持人大工作正确政治方向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这个问题上,认识要更加清醒,态度要更加坚定,行动要更加自觉。
二要始终坚持求真务实作风。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作为人大机关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作为,善于把握人大工作规律,体现时代发展特色,坚持深入基层,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摸实情、听民声、传民意,立足办公厅工作职责,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切实发挥好参谋、服务和保障作用,才能有效履行职责,才能为服务科学发展、服务人大常委会履职、服务新青海建设做出成绩。
三要不断提高办会质量。人大及其常委会是集体行使职权,人代会、常委会会议、主任会议政治性、法律性、程序性都很强。办公厅作为常委会的综合办事机构,具有承上启下、协调左右、联系内外的重要职能,在机关工作中处于枢纽的地位。为人大“三会”服务是办公厅工作的首要职责,要针对人代会、常委会会议和主任会议的规模、时间、议程等不尽相同的实际,周密安排部署,重点落实好“会议筹备细致、会中服务严谨、起草文件规范、善后工作落实”的要求,认真做好各类会议的组织、服务工作。
四要不断强化制度建设和执行力。“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机关各项工作的有序运行,必须以有关法律法规和人大工作特点制定的各项制度为依据。要紧密结合常委会机关实际,坚持以抓好整改促落实为目标,进一步建立健全机关各项工作制度和规定,不断强化制度落实,用制度管权、按制度管事、靠制度管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按规矩办事、按程序运作。
五要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干部队伍建设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积极探索和建立干部队伍建设的新机制,才能不断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才能有效推动办公厅各项工作。要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和有关配套规定,进一步加大干部选拔任用和轮岗交流工作力度,以突出干部工作能力和清正廉洁自律能力为重点,切实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健全制度,完善机制,着力提升机关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