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我省成立了人大常委会,回顾30年来地方人大常委会的发展历程,作为常委会重要组成部分的代表工作,在省委和历届人大常委会领导下,工作制度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更趋科学、工作程序更为规范、工作方式不断创新,工作质量不断提高。
今昔对比
3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我省历届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扎实做好代表工作,促进了代表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是代表活动内容不断丰富。闭会期间的代表活动是人大代表履行职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由于认识不足,代表思想中普遍存在着当代表就是一年开一次会,会议上举举手就是履行了代表职务。随着民主意识的增强,现在的人大代表对代表职务有了清醒的认识,人大意识普遍增强。1992年,代表法颁布实施,代表工作得到加强,省人大常委会围绕中心工作,邀请人大代表参加视察、检查,提高了代表履行职务的能力。2005年,中央9号文件出台后,省人大常委会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代表活动方式,多渠道、多形式组织开展代表活动,除了积极组织代表参加人大常委会的执法检查、视察、调研活动以外,还组织代表开展持证视察、异地视察、约见厅局长等活动,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搞好代表工作,省人大常委会在人代会后,根据代表工作特长,分别组成了六个代表活动小组。每一个代表活动小组都确定代表召集人,并制定年度活动议题,提高了闭会期间代表活动的质量。
近年来,代表建议数量逐年增加,质量不断提高。在人大刚刚恢复的时候,一些人大代表履职能力不强,代表建议质量不高。现在,随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人大代表民主政治意识的增强,“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已经成为人大代表的共识,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视野和层次越来越高,经过充分调研,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围绕常委会自身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出意见建议,为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人民政府正确决策提供有价值的材料。省人大常委会为了进一步提高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实效,不断加强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督办力度。从2004年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始,省人大常委会每年都从提交的省人大代表建议中选择一些群众关心、事关全局性的建议作为常委会督办的重点建议,由省人大常委会领导牵头,有关专门委员会督办。截止今年,省人大常委会共督办重点代表建议26件。为了完善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机制,落实中央2005年9号文件精神,省人大常委会在全省先行推广人大代表“直通车”活动,通过“直通车”,使代表联系群众越来越广泛,反映意见建议更加方便快捷,代表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二是代表素质不断提高。从五、六届代表构成的情况可以看出,当时代表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有部分代表还是文盲,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影响了代表作用的发挥。而今390多名省十一届人大代表中,没有一位代表是文盲,就是初中文化程度的代表也占少数,研究生等高学历人才不断增加,近年来,经过实践锻炼,受过良好教育的中青年干部,包括很多高学历、各方面人才当选为代表,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代表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其中多数人大代表的人大意识,大局意识强,能正确看待代表的权利、地位和作用,能从增强职务观念和主角意识的高度,依法行使人民赋予管理国家和社会各项事务的权力。
三是联系代表更加广泛。人大代表如何监督“一府两院”工作,如何履行闭会期间代表的职务,过去在认识上和法律上有盲区,代表职务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今,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对人大工作报以厚望,特别是监督法等出台后,为人大代表履职提供了法律的保障,各级人大常委会、“一府两院”与代表联系更为紧密,作为联系群众、倾听民意,集中民智的重要渠道,作为促进本系统、本部门、本行业民主决策、提高执政能力和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通过加强与代表的沟通与联系,解决了一大批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了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推动了机关工作作风的转变。人大代表和人大工作的威信不断提高,人大代表行使法律赋予权力的腰杆硬了,底气足了。
四是代表服务保障不断完善。地方人大常委会设立30年来,人大代表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代表履职提供的服务保障不断完善。代表活动经费不断增加,活动内容日益丰富。省人大常委会还设立了专门的代表工作机构。代表工作各项制度也逐步完善,省人大常委会制定和修订了青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细则、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办法、青海省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议案和建议、批评和意见的规定等地方性法规,促进了我省代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特别是1992年代表法颁布实施后,代表活动的内容进一步拓宽,活动形式不断创新,代表工作的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代表主体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制定实施了省人大常委会关于组建代表专业小组计划,完善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代表约见厅局长、代表活动小组、代表“直通车”、代表建议督办、组织代表参加执法检查、视察、调研活动等制度,促进代表工作机制有序运转。我省代表工作不断发展完善,为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是代表工作的历史性飞跃和极大的进步。与此同时,人大常委会加强代表学习培训工作,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等形式,努力提高代表素质和履职能力。为保证代表知情知政,为代表订阅报刊杂志,并提供工作信息。引导代表研究一些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的重要问题,形成有影响、有份量的议案和建议。
总之,地方人大常委会30年发展历程,进一步充分证明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性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巨大力量。见叶知秋,从代表工作的发展可以感受到,地方人大恢复30年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不断完善的30年,是人民代表大会职能作用日益得到重视并不断发挥的30年,是代表工作在发展中不断成熟和完善的30年,更是在探索中不断前进的30年。
经验总结
多年来,代表工作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严格依法办事,做了一定的工作,同时,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做好代表工作的根本保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确保了人民当家作主行使管理国家各项事务的权力,确保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才能得到发展和完善。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上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其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实践证明,要做好代表工作,必须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牢固树立党的观念、政治观念和大局观念,加强服务,自觉地把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经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保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贯彻实施。
———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是做好代表工作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理论引导了改革开放和民主法制建设的伟大实践。要做好代表工作,必须结合新形势、新任务,增强为常委会服务的水平和本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融入到工作中去,使代表工作在服务大局上有新进展,在维护人民利益上有新举措,在民主法制建设上有新成就。
———服从和服务工作大局,是做好代表工作、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的现实需要。要做好代表工作,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终要从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责和代表工作的特点出发,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衡量是非得失的标尺,紧紧围绕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来思考和谋划工作,这是改革发展稳定对代表工作的现实需要,也是代表工作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必然要求。
展望未来
从事人大代表工作的经历,使我深深体会到,人大工作的主体是代表,人大工作的开展靠代表,人大工作的潜力在代表,人大工作的水平看代表。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清醒地认识所面临的形势与自身职责所在,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依法做好代表工作,为推进我省民主法制建设,更好地发挥代表作用作出不懈努力。
第一,要服务发展这个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人大工作要围绕发展、服务发展、促进发展。要把思想真正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自觉地运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代表工作,加强服务,精心组织好各项代表活动,务求使代表工作更加贴近党的中心工作,更加贴近发展实际,更加贴近群众愿望,充分发挥代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的作用。
第二,要树立良好的形象。人事代表选举工作部门是与人民代表密切联系的部门,是人大常委会的窗口服务单位,做好代表工作,不仅展现了人大30年的成就与风采,更重要的是展现了人大的威信与形象。因此,做好代表工作,必须加强工委自身建设,服务好代表、服务好“三会”,认真学习各项理论和业务知识,完善各项制度,使代表工作置于广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有效监督之下,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
第三,要致力于工作创新。要把握新形势,掌握新变化,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把握依法办事与开拓创新的关系,积极探索代表活动的新形式,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代表视察、执法检查、调研、列席常委会会议、代表活动小组、代表建议督办、代表培训等制度,创新活动内容和方式,完善工作机制,使代表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