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构建和谐社会中 加强代表工作 发挥代表作用

日期:2006-04-11
字体:【 打印本页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日益完善,人大代表的作用日益显著,加强人大代表工作,更好地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已成为加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的当务之急。如何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深对人大代表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完善工作机制,拓宽活动领域,加强服务职能,做好新时期的代表工作,更好地发挥代表作用,为构建和谐青海做贡献,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对新时期代表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是由人民自己选出的代表来代表人民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人大代表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忠实代言人,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实际承担者。进一步加强代表工作,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对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大依法行使好各项职权,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代表工作是人大工作之根之本,代表作用发挥得好坏决定着人大作用发挥得好坏,代表工作的质量决定着人大工作的质量。实践证明,哪里的代表工作开展得好,代表的作用发挥得好,群众的意见与呼声得到充分反映,那里的人大工作就有声有色,三个文明建设就卓有成效。各级人大常委会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代表工作的重要性,把代表工作作为一项全局性、经常性、基础性的工作,列入常委会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指导,增强以人为本的思想和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正确树立处理好代表与人民的关系,人大常委会与本级人大代表的关系,人大与一府两院的关系。以提高代表素质为根本,以发挥代表作用为核心,广泛联系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发挥好代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不断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转变思维方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提高代表工作水平。

二、充分认识人大代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历史机遇,我省来自于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27万余名五级人大代表在贯彻会议精神、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参与决策作用。一方面,应了解民情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全面准确把握社情民意,为自己参政履职掌握第一手资料;另一方面,如实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使党和政府真正了解社情民意,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带动广大选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投身于构建和谐青海的实践中去。二是模范带头作用。人大代表应积极带头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真正承担起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协调利益、化解矛盾的任务,把广大群众团结凝聚起来,确保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同时,积极配合、支持各级党委和政府,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凝聚民心、促进改革,为各行各业的人们干事创业提供舞台,努力营造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三是桥梁纽带作用。人大代表既要把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及法律带到群众中去,又要把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反映到领导机关,这一桥梁和纽带作用发挥好了,有利于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提高领导决策水平,改进各项工作。各级人大代表应从关心群众利益入手,认真做好群众工作。一要为群众排扰解难。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想群众之想,急群众之所急,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困难,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二要教育和引导群众顾全大局。主动向群众宣传国家法律,提高群众知法守法和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教育和引导群众正确看待形势、认识大局,通过法律程序表达自己的愿望。三要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把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协同基层组织,从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入手,运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等手段,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充分发挥人大信访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加强与相关部门及社会组织的联系与沟通,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促进社会和谐。

三、开拓创新,发挥好代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人大代表自身的综合素质

要按照胡锦涛同志关于“学习、学习、再学习”的要求,把学习作为一项严肃而又紧迫的政治任务来看待,把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与牢固树立“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意识结合起来,不辜负党和人民群众的期望与重托。要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宪法、法律法规的学习,进一步明确人大代表的性质、地位、作用以及权利和义务,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和代表意识,充分发挥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表率作用。要加强对人大业务知识的学习,熟悉和掌握执行代表职务的有关知识,提高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能力,行使好为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要加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现代科技知识的学习,及时了解和掌握新情况、新知识、新技术,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才干,使自己的学习和能力与职务身份相适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通过学习,进一步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好、用够,独立、充分、依法行使好人民代表的权力和职责,为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不断开创我省代表工作的新局面。

()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一是要把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与履行代表职责结合起来,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发展这个大局面,围绕稳定和发展两大主题,广泛开展行之有效的代表活动,做到“两个结合”:把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期间的活动和闭会期间的活动结合起来。会前,积极参加各项代表活动,特别是代表视察活动,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切实了解人代会决定、决议的执行情况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会中,认真审议大会的各项报告和决议,积极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议案和建议,提高会议审议质量;会后,加强与选民的联系,认真宣传大会精神,并结合各自的工作加以贯彻落实。二是围绕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开展代表活动,督促“一府两院”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积极参加各级人大常委会组织的视察、按照常委会审议议题组织的专题视察、选择地域性的“热点”问题组织的个人持证视察。结合代表各自工作实际,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以及影响较大、涉及面较广的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的来自于实践中的资料,提出有价值的、可操作的意见、建议,加强有效监督,推进政府依法行政。积极参加各级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各项执法检查,确保法律、法规在本行政区域内正确实施,较好地发挥人大代表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三是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代表工作,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执行代表职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做到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体察社情民意,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千方百计为群众排扰解难。

()加强代表工作,为代表履行职责创造条件

各级人大常委会要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高度,不断改进和加强代表工作,积极为代表履行职责创造条件。一是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如走访代表制度、代表接待日制度、代表座谈会制度、代表小组活动制度、代表工作制度、政情通报制度,从而不断地拓宽代表知政知情渠道,发挥代表作用。通过经常性走访代表、看望慰问代表和接待来访代表,加强与代表的联系,广泛听取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代表解决在执行职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代表排忧解难。结合全省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组织不同类型的代表座谈会,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及参加情况通报会,听取人大常委会、“一府两院”工作情况的汇报,广泛征求代表意见,切实维护代表的合法权益,充分尊重代表的法律地位和民主权利。二是加大代表培训力度,提高代表依法履职能力。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代表工作机构要通过集中培训、委托培训、考察学习等多种形式,加强代表培训工作。培训内容以宪法、地方组织法、代表法和如何履行代表职责为主,使代表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责,增强民主法制意识,认真执行代表职务。要组织代表开展有关政治、经济、法律等专业知识和人大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代表的整体素质和依法履职能力。在换届后一年内组织新当选的人大代表进行集中培训或委托下级人大常委会进行分片培训。有计划地安排人大代表参加常委会组织的各类学习班、法制知识讲座等,全面提高代表的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同时,结合各地代表工作的实际情况,组织代表外出进行学习考察,开阔视野,为代表执行职务创造良好的条件。代表要坚持以自学为主,积极参加人大常委会和代表小组组织的学习活动,努力提高履行代表职责的本领。三是组织代表开展各项活动。围绕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社会“热点”问题、为民办实事等方面积极组织代表开展集中视察、专题调查、执法检查、地方立法、工作评议、述职评议、参加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等活动,充分发挥代表的监督作用,提高代表议政水平。四是认真办理代表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各级人大常委会要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办理和督促办理的方法。各级人民政府要不断完善办理工作程序,使办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注重办理质量,提高办理实效,认真负责地办理好每一件代表议案、建议,给代表以满意的答复,充分发挥代表的作用,从而促进政府工作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