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议案建议

关于加强治理预售卡消费乱象的建议

省人大代表 李宏

日期:2023-04-28
字体:【 打印本页

事由:作为一种新型消费模式,商业预付卡消费近年来发展迅速,主要集中在服务业,涵盖餐饮、健身、美容美发、洗浴、购物、教育培训等领域,在给居民日常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一些问题也日渐凸显,引发了不少预售卡消费纠纷,2022年西宁市 12315 投诉举报热线共计受理消费者对预售卡消费投诉 1149件、举报 138 件。其中,最常见的情形就是商家"跑路",导致预售卡无法继续使用;还有的商家在消费者办理预售卡时设置"霸王条款",不主动提供书面协议,有的即使提供合同文本,也含有不公平不合理的霸王条款,如"余额不退、不得转让、过期作废"等。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建设诚信社会产生很大冲击,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如何填补预售卡监管空白,遏制“没人管、管不了”的恶性循环?

建议:

1.消除法律“盲点”,让预售卡不再“裸奔”,完善法律健全制度,制定预售卡相关管理办法,规范行政监管,建立“风险预警”和“信用治理”制度,制定“单用途卡严重失信主体名单”,遏制预售卡消费领域乱象发生,最大限度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引导预售消费模式持续健康发展。

2.规范市场准入,提高预售卡发行门槛,规定达不到一定销售额度的机构不允许发行预售卡。健全预售卡行业准入及登记备案制度、履约保证金制度,开卡机构要交付保证金或者提供相应担保。设立第三方银行账户,消费者预存的款项集中存放在第三方账户,实行实消实报的账户管理制度,严防预售卡变身“套路卡”。

3.加强日常监管,对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违规经营建立惩戒机制。应联合商务、市场监管、公安等相关部门,打造协同监管、全链条监管格局。利用现代化手段加快完善征信体系建设,设立黑名单制度,加大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一旦商户出现违规、违约行为,就将行政处罚信息导入该系统,查封账户,实行惩罚性赔偿制度,赔付消费者实际损失,进行从业限制,以免其成为“惯犯”,加大对恶意经营行为的惩治力度。

4.完善维权机制,通过制度性建设提升市场治理实效。检察机关与市场监督部门建立工作联系机制,解决因达不到一定的报案金额,在相关部门不能立案,维权难度大的问题。进一步探索预售卡消费领域检察公益诉讼,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从而减少消费者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