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由:按照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东区现有常驻人口48.94万人,位列全省县区首位,接近于西宁市总人口的1/5,人口规模大导致“三保”兜底增量大。如社会救助方面,全区低保、特困等低收入人群约6000余人,较北区、中区多1500余人,较西区多3000余人,每年发放社会救助资金约5000万元;教育方面,全区18所小学,在编教职工1067人,在校学生人数24407人,师生比配备严重超标,受编制限制教育部门只能通过区政府统一招聘代课教师来解决师资紧缺的问题,聘用人员的工资、社保、培训等各种费用均由区级财政兜底。且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外来流动学生人数增多(随迁子女数、非本市户籍学生数),达到13518人,占55.4%,为妥善解决外来流动人口子女就学,致使区属教学资源、生均经费等方面的投入需求日益增加。与此同时,全区享受国企职教幼教、中小学待遇补差工资教师人数162人,每年在省财政厅补助563万元的基础上,还需承担283万元的缺口资金;退役安置等方面,辖区驻扎部队较多,无军籍职工、军队转业干部等各类生活补助需求逐年增加,每年区级负担1400余万元。加之东区作为西宁东大门和老旧城区,迫切需要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区整体形象。
建议:建议加大转移支付倾斜力度,提升我区“三保”保障能力,缓解区域发展不均衡、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强我区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推动产业升级和民生改善,帮助我区逐步实现由上级“输血”到自我“造血”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