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日期:2008-08-04
字体:【 打印本页

       512,记者随青海人大工作记者采访团驱车来到此次采访活动的第一站——海东地区人大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人大工委)。其实,在来这里之前,就早已听说他们开展的“访民情、解民意”活动在全省都是走在前列的,活动的开展更是为群众解决了不少实际的热点难点问题。随着采访的不断深入,记者深深感受到了这一切。

   “在全区开展的省、县、乡三级人大代表“访民情、解民意”活动中,共征集到各方面的意见建议2700多条,到目前大部分意见已得到解决。”海东地区人大工委负责人热情地向记者介绍了相关情况。据悉,海东地区人大工委是从2006年年底开始,在全区开展三级人大代表“访民情、解民意”试点工作的,目的就是进一步加强代表工作,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推进新一届人大代表在更大范围内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了解民情,反映民意。这项活动开展以来,海东地区人大工委组织全区省、县、乡三级人大代表,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群众中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走访,征集到各方面的意见建议2700多条,而大部分建议也得到了解决。

“有地不能种,不长庄稼长野草”,长期以来,乐都县老鸭村白崖子村80多亩盐碱地得不到整理,造成粮食减产甚至绝收,成为了当地老百姓心头的一块心病。而就这件事情村民们也喊了多年,但依然得不到治理,于是,治理80多亩盐碱地成为该村上上下下多年来的一个迫切期望。2006年底,在开展访民情解民意活动中,乐都县、镇人大代表了解到了这一情况后,立即到现场进行了察看,随后联名提出了对白崖子村盐碱地进行整理的建议。建议提出后,引起了各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省国土资源厅立即派人员进行了了解,并进行现场查看后,决定立项解决。经过多方长时间努力,80多亩盐碱地得到集中治理,该项目共投资114.8万元,整理土地38.2公顷,埋没排碱管道2.7公里。通过土地整理,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粮食产量也大大增加,每亩新增产量300多公斤,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

其实,这只是在开展“访民情、解民意”这项活动中,人大代表为民所解决的一件小事,很多老百姓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都在这次活动中得以很好的解决。而这也因此进一步增强了代表同选民的联系,发挥了人大代表替民说话,为民办事的作用。

循化县积石镇人大在开展“访民情、解民意”活动中,组织县、镇人大代表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社会治安、劳务输出等突出问题进行调研,发现群众反映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循化县最大的灌区黄丰渠因长年失修,造成渠变窄,沉积石、淤泥、沙石较多,险情多,通水量小,严重影响到10个行政村,12000多亩土地的灌溉问题。积石镇人大将其作为此次活动中主要的代表建议,转交镇政府办理,引起了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立即聘请水务部门的技术人员,组织灌渠10个行政村的干部到现场查看,研究制定了具体的处理办法。当年年底,镇上便组织灌渠10个行政村投入劳力6000多人,清挖了黄丰渠6.8公里,清淤2万多方,加固险情5处。同时镇上还把黄丰渠管理问题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并把每年的10251110定为黄丰渠清理期,每年清理一次,维护加固一次,并形成了制度,规范管理。这也因此赢得了当地老百姓的高度赞扬,他们高兴得说道:“人大代表实实在在是为我们老百姓办了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