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人研
乡镇治则郡县治,郡县治则天下安。
乡镇人大是最基层的国家权力机关,是地方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基层民主的有效形式载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接地气的根脉所在。
乡镇人大在五级人大中占两个“大头”,机构数占大头,全省403个乡镇(街道)人大,占全省人大总数的88.2%;代表数占大头,乡镇人大代表16772名,占全省五级人大代表总数的67.8%。“如何下好乡镇人大这盘棋”,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基扎得更深更实,是一道时代命题。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面对时代之考,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勇于破题、认真解题,一场自上而下,有依据、有期待、有基础、有机遇的全省“乡镇人大建设年”活动,全面启动、迅速铺开、稳步推进。
谋篇 布局 落子——
高位推动 全面启动
省委高度重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把人大工作纳入党委工作总体布局、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专门听取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开展“乡镇人大建设年”活动的汇报,并列入2019年省委常委会工作要点高位推动,为建设年活动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省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全国人大关于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夯实基层基础的时代要求,精心策划,积极推动,将活动写入常委会工作报告,列入常委会工作要点;常委会党组制发实施方案,明确了“六个加强”“四项职责”“十项制度”的责任要求和任务安排。全省“乡镇人大建设年”动员部署会召开后,各市州人大迅速响应,积极行动,向同级党委及时汇报,召开动员部署会,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层层动员、压实责任、聚焦重点、同向发力,推动活动落地见效。
督战 督导 督查——
上下联动 整体推进
全省“乡镇人大建设年”活动动员部署会后,全省各级人大自上而下、联合联动、狠抓落实。省人大常委会各副主任包“战区”督战,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张光荣先后赴黄南、海南、玉树、果洛藏族自治州开展调研指导,马伟、高华、尼玛卓玛、鸟成云、吴海昆、刘同德各位副主任分赴各自联系点和有关市州调研督查,察看实情、掌握进展、指导督促。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张光荣在主题教育联系点贵德县撰写的调研报告,被省委主题教育办公室印发全省学习。各市州、县区人大常委会纷纷建立联点责任制,常委会主要负责同志联系1-2个县或乡,分片包干,督导督查,确保乡镇人大工作组织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
查缺 检视 补齐——
问题导向 精准施策
牵牛要牵牛鼻子。长期以来,机构设置不健全、工作人员不到位、活动经费有限、硬件设施配备不足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乡镇人大工作的有效开展。全省各级人大为乡镇人大建设把脉问诊,调研开方,找问题、补短板,寻良策、破难题。省人大常委会将省财政200万元人大工作经费,专项用于乡镇人大建设,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改善办公条件,分三年实施,覆盖全省所有乡镇。针对经费不足、硬件条件落后的问题,西宁市共筹措资金116万元,加强乡镇人大硬件建设;海南州扎实推进乡镇人大硬件设施标准化、软件建设制度化、代表活动常态化,做到了有场所、有制度、有人员;果洛州为全州乡镇人大建设争取100万元专项经费,平均每个乡镇人大2.27万元。黄南州着力推动人大干部交流使用,换届以来提拔交流人大干部28名,让人大岗位成了干部法治思维的“充电站”和锻炼成长的“加油站”。
亮点 特点 落点——
立足实践 创新发展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乡镇人大根植于基层,处于民主法治建设一线,是直接服务群众的最前沿,也是最具活力,善于创新的动力之源。探索建立代表和基层法庭合作机制——海南州在乡镇法庭和司法所建立代表联络站,人大代表参与社会治理,成功化解民商事案件和各类矛盾纠纷98件,庭前矛盾调解率达90%以上。创新建立代表履职激励机制——甘德县柯曲镇实行人大代表星级化管理模式,对人大代表履职情况进行积分、星级划分,对履职优秀的予以表彰。探索推行代表设岗定责——祁连县峨堡镇推行以“八个岗位”为主要内容的牧民代表“设岗定责”活动,代表认岗履职,有效解决了群众反映的问题。创新代表意见建议办理模式——玉树市形成了人大代表→联系选民→征求意见→梳理上报→视察调研→建议办理→跟踪督查→审查核实→支付资金的“玉树模式”……各地乡镇人大的创新源于实践,落点实、看点多、成效好,实践证明,创新永远在路上。
动力 活力 能力——
联系群众 服务代表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大代表工作是乡镇人大工作的基础和依托。通过开展建设年活动,倡导树立“代表既是一种荣誉、信任,也是一种职务、责任”的理念,有效激发代表履职热情、责任意识,激活了乡镇人大工作的“一池春水”。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代表建议反映群众诉求,增进履职动力。祁连县八宝镇人大组织代表开展全域旅游工作视察,听取政府专项工作报告,为全域旅游带动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得到党委政府重视和采纳,取得了良好成效。玉树市下拉秀镇人大办理代表意见建议8件。其中,修建村社公路5条70公里,投资350万元;修建5米1孔桥3座,投资80万元,群众出行难得到有效解决。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架起了密切联系代表群众的“连心桥”,增强了履职活力。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开展人大代表联络工作进乡村进社区活动,打通服务代表和群众“最后一公里”,全州各乡镇以片区为单位建成66个人大代表联络站。海南州各乡镇人大创办人大代表微信公众号,开设走进人大、代表园地、民情速递等栏目,畅通民意表达。湟中县上新庄镇规定人大代表来访接待日,主席团成员轮流接待来访代表和群众。尖扎县部分乡镇健全完善了主席团成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群众的“双联系”机制。
坚持打铁须要自身硬,学习培训强本领,提升履职能力。注重抓好基层代表的学习培训,提高代表素质,增强代表知政议政督政的能力。黄南州组织州县乡三级人大代表和人大干部赴厦门学习培训,同时在州内举办人大代表和乡镇人大主席培训班。海东市在江苏无锡举办全市乡镇人大主席培训班,组织部分县区乡镇人大主席赴外进行乡镇人大建设相关学习培训。
夯基 垒台 提质——
建章立制 行稳致远
本固则枝荣,根深则叶茂。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全省乡镇人大的机构设置逐步健全,工作力量持续加强,各项经费基本保障,乡镇人大工作和建设强劲有力、持续发展。
思想认识更为统一。各级人大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为主线,加强思想理论武装,指导工作实践。省人大常委会注重顶层设计,制定出台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全省各级人大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人大工作各方面全过程,推动人大系统学习领袖思想走深走实。
规章制度更加健全。木受绳则直,把规范和加强人大工作制度建设作为重要任务,健全完善议事规则、代表学习培训等“四项职责”“十项制度”。海东市建立“十簿一册”,海西州各乡镇人大制定乡镇人大代表履职管理办法,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塔尔镇制定“四卡四簿四登记”制度……乡镇人大工作正在向规范化、制度化迈进。
代表活动阵地持续巩固。把搭建代表履职平台放在突出位置,建载体、促规范、强基础,有效发挥代表桥梁纽带作用。各地人大按照有固定场所、有牌子、有设备、有制度、有记录、有办公经费的“六有标准”,规范化建设代表小组活动室和代表工作室。代表履职安了“家”,发挥作用有了阵地,基层人大新动能被激活了,“家站常用、代表常来、实事常办”已逐步成为常态。
工作履职更有章法。省人大常委会制定了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工作的意见,积极探索特色精细立法的青海实践。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监督工作的意见,指导和推动全省人大监督工作,增强监督的实效和刚性。积极推动“两个办法”向基层延伸,努力做到全省全覆盖。各乡镇人大健全议事规则,完善审议程序,充实会议内容,加强会后问效,全面有效行使人大法定职权,乡镇人大会议日趋规范。
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须快马加鞭。新时代新要求,新使命新担当。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勠力同心,开拓奋进,不断把全省“乡镇人大建设年”活动引向深入,积极探索实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为有效的实现形式,推动人大制度、人大工作、人大建设不断取得新进步新成效,努力交出不负时代、不负党和人民重托的历史答卷!
总结提高 创新推动 实现乡镇人大建设新发展 ——全省“乡镇人大建设年”活动综述
日期:2019-09-27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