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的艰难历程,三十年的辉煌成就。在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30周年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我县人大代表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在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高度重视学习培训,努力提高代表履职水平
我们始终把提高代表履职能力作为搞好代表工作的基础,坚持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工作。一是通过专题培训、以会代训、执法检查前集中学习等形式,组织代表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宪法、代表法、监督法等法律法规,提高代表的依法履职能力。二是在全县举办监督法知识竞赛等活动,引导各级人大代表深入学习监督法,领会其精神实质和主要内容,提高代表依法监督水平。三是邀请省、市人大法律专家举办法律讲座,使广大代表明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提高了代表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
二、认真办理代表意见建议,切实保障代表民主权利
我县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人大代表建议、意见的办理,制定了关于办理代表建议、意见的暂行规定,完善了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的交办、督办、查办制度,实行常委会组成人员督办、查办人大代表意见建议责任制,每年坚持审议县政府关于办理代表建议、意见的工作报告。对代表在人代会上提出的建议、意见,及时转交给“一府两院”限期办理,并组织部分委员和人大代表对办复情况进行重点检查,保证办复真正落到实处。
三、完善工作机制,增强工作生机和活力
做好代表工作必须不断建立和完善科学规范的工作机制,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强化了这项工作:一是建立和完善联系机制。积极推行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小组及代表,代表联系选民的工作机制,并逐步进行规范,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代表桥梁纽带作用的发挥。二是完善监督机制。县人大常委会要求人大代表自觉接受选民的监督,更好地履行代表职责。同时,积极开展代表向选民述职活动,要求代表在任期内,最少向选民述职两次,认真听取选民对代表的建议、意见,虚心接受选民监督,进一步发挥好代表作用。三是完善激励机制。树立了巴燕乡上胡旦村党支部书记徐永林、县人民医院院长王世康等先进代表典型,并通过新闻媒体开展“人大代表专题访谈”,广泛宣传优秀代表的先进事迹,发挥优秀代表的模范带头作用,充分调动人大代表的积极性,增强代表履行职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四是加强制度建设。建立了常委会组成人员走访代表、培训人大代表、来信来访、代表联系选民、代表建议意见交办等制度,使代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
四、坚持开展走访代表活动,调动代表履职的积极性
我县人大常委会把开展走访代表活动作为代表工作的重点来抓,常委会领导分组深入到各乡镇及有关单位,采取集中座谈和分别交流的方式,了解人大代表联系选民、维护群众利益等方面的情况,并征求代表对人大常委会及“一府两院”工作的意见建议,由常委会主任会议研究后及时反馈给政府及有关部门进行整改。走访代表活动的开展,加强了人大及其常委会与代表之间的联系,畅通了代表的知情知政渠道,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代表履职的积极性。
五、积极搭建平台,为代表履职营造良好环境
湟源县人大常委会积极为代表履职搭建平台,努力创造有利条件。一是邀请人大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及“一府两院”的有关重要会议,广泛听取人大代表的建议和意见。这一举措不仅拓宽了代表的知情知政渠道,而且使常委会作出的各项决议、决定和“一府两院”的工作更加符合实际、贴近民意。二是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就结构调整、招商引资、新农村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食品卫生、环境保护等重点工作,组织代表开展检查和视察,对代表提出的建议意见,经人大常委会形成审议意见后转交“一府两院”办理,促进了各项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和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三是为保证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依法履行职责,开通了“人大代表直通车”,及时反映社情民意,充分发挥代表作用。